首页中医常识中药词典中药词典B正文

槟榔

《中国药典》

【拼音名】 Bīnɡ Lɑnɡ

【英文名】 SEMEN ARECAE

【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

【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 L. 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种皮组织分内、外层,外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石细胞,内含红棕色物,石细胞形状、大小不一,常有细胞间隙;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棕红色物,并散有少数维管束。外胚乳较狭窄,种皮内层与外胚乳常插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内胚乳细胞白色,多角形,壁厚,纹孔大,含油滴及糊粉粒。

(2) 取本品粉末8g,加浓氨试液4ml,加氯仿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残渣用氯仿10ml洗涤1次,合并氯仿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稀盐酸5ml 及水20ml,振摇,分取酸水层,用氯仿10ml洗涤1次,弃去氯仿液,加浓氨试液调节pH值约9,用氯仿振摇提取2 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槟榔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浓氨试液(7.5:7.5:0.2)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橘红色斑点。

【炮制】

槟榔: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阴干。

炒槟榔:取槟榔片,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用法用量】 3~9g;驱绦虫、姜片虫30~6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槟榔 《*辞典》

【出处】李当之《药录》

【拼音名】 Bīnɡ Lɑnɡ

【别名】仁频(《上林赋》),宾门(李当之《药录》),宾门药饯(《南方草木状》),白槟榔(《药性论》),橄榄子(《食疗本草》),槟榔仁(《外台》),洗瘴丹(侯宁极《药谱》),大腹子(《岭表录异》),大腹槟榔(《本草图经》),槟榔子(《纲目》),马金南(《花镜》),青仔(《中国树木分类学》),槟榔玉、榔玉(《中药志》)。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10~18米,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叶在顶端丛生;羽状复叶,长1.3~2米,光滑,叶轴3棱形,小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0~7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较狭,先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叶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厘米,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花萼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雄蕊6,花丝短小,花药基着,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柄,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花萼3,长圆状卵形,长12~15毫米。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厘米,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每年二次开花,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分布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主产广东、云南、台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榜嘎

下一篇:槟榔花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