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油甘子虫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枝上的虫瘿。在虫未爬出前采回,用沸水烫死,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生境分布】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性状】虫瘿多生于老枝上,膨大成卵圆形,外表灰黄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和裂隙,长2~3厘米,径1~1.5厘米。切断面外层灰黄色至灰褐色,内层为黄白色,中央有一径约3毫米的小孔,内有黑色肉质的小虫1条,长约1厘米,似蛆。
【功能主治】
治胃痛,疝气,遗精,小儿疳积,牙痛。
①《岭南采药录》:"治疝气,心痛,小儿疳积,酒积,煎水冲酒服。通身骨痛并走注风,以之煎酒服之。牙痛,煎水含漱。"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遗精,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颗。
【附方】治胃痛,小儿咳嗽:油甘子虫瘿一至三钱。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油柑木皮 《*辞典》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 Yóu Gān Mù Pí
【别名】紫荆皮(《生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树皮。夏、秋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化学成份】树皮中含有蛇麻脂醇、无色飞燕草素。细枝中含鞣料云实精、葡萄糖没食子鞣甙、诃黎勒酸、诃子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并没食子酸。
【药理作用】又名油甘,用其树皮制成100%浓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体外抗菌作用(纸片法、试管法);曾用作注射前或骨科手术和阴囊手术的皮肤消毒剂,无不良反应,故认为有临床使用价值。
【性味】《陆川本草》:"甘酸,性寒。"
【功能主治】
治口疮,疔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
①《陆川本草》:"杀菌去腐。治口烂,绣球风及疳、疔、漏痔。"
②《云南中草药选》:"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研末敷。
【附方】治外伤出血:油柑树皮干粉撒敷。(《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辞典》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