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医老年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34年精勤不倦,只为老年病患者;他心系老年病人,设立无障碍沟通平台,永远为患者待机,开启“无假日”“全天候”服务模式;他带领下的老年病科,被称为行业内的“黄埔军校”……
项颗,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院长助理、老年病科主任,吉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库专家、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17年获吉林省“医德标兵 最美医生”荣誉称号。
从医34年,项颗以医术精湛,治学严谨,思维宏观,敢于创新而自成一格,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各方面建树颇丰。他带队有方励精兵,言传身教育人才,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科室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员队伍不断壮大。30多年,他从一名普通医生历练成国家级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成为全国中医老年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的老年病科拥有开放性床位60张,专科、专病诊室7个。现有主任、副主任医师7名,硕士生导师2名,全部医生均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日门诊量近200余人次。
临危受命,带领科室由低谷走向壮大
出生在医学世家的项颗说,对自己一生学医影响最深的两个人,一位是父亲,一位是老师。父亲的殷切希望,促使他最终选择从医;跟随恩师研究老年病,医术甄熟并有所建树。从父亲的身上,他体会到了医生的责任心。他总是这样教育学生:“我们是医生,每天生活的意义都将从职业感与使命感出发。医无小事、事成于细,细节与生命须叟不可分。有些行业,犯了错可以修正,出了事可以整改,但我们不行,因为对于每个患者个体来说,生命是不可复制的。”曾有一位贫困的孤寡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因到医院看病不方便,病重了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他便利用自己休息时间主动到病人家里为她免费看病,这一看就是20年。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所在的老年病科集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三项殊荣为一体,为吉林省老年病医学的发展,树立一面旗帜,走在了全国专科前沿。但不为人知的是,医院老年病科曾一度陷入低谷,当年和项颗在一起坚持到现在的只有1名护士。当时整个科室只有1个疗区,18张床位,全科室只有5个病人。
项颗“临危受命”管理整个科室,那时候,科室根本不创造效益,人员工资都是向单位借的。如何打破局面、扭转情况,成为首要任务。
项颗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改变科室现状,让团队看到希望。“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领头羊”,他首先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在业务水平上要做团队榜样,改变消沉的氛围,让全员动起来。让资历年纪较大的医生对年轻医生进行培训,传承优秀经验做法,提升全员的业务水平;提振士气,他自掏腰包,为优秀人员发放奖金。“其实不在钱的多少,而是通过发奖金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看到希望,工作更有热情。”项颗说。通过3个月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效,科室由此走上正轨,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带队有方,老年病科成院内“黄埔军校”
“当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带着殷切期望来医院就诊时,就是将沉甸甸的信任交付于医生。”项颗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变,老年人不仅要求治好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高,因此对医生的要求也更高。作为科室带头人,项颗要求所有的医生,必须“对得起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对患者做到“四心”,即热心地了解病情、耐心地讲解治疗办法、给予患者治疗的信心、后续的关心和随访。
“凡是人就有烦恼,医生也不例外,但任何时候面对患者时,都要保持最佳状态。要做良医,医者仁心,术惠病人,德传天下;治体病,解心病,不负重托,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方不愧于行医之重任”,项颗如是说。
最让他自豪的是,他的团队获得了单位和同行的认可,为业内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由于老年人的一人多病、病情复杂,所以要想成为他的学生、他的兵,必须走过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康复科等3个以上的科室。现在,他带过的许多医生、研究生都已成为其他医院、科室的“顶梁柱”,其带领下的老年病科被称为行业内的“黄埔军校”。
荣誉的背后,是团队不间断的学习。在团队内部,培训学习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他和团队依旧严谨地坚持每天两次的例行查房,周三周五的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分享团队成员的外出学习经验,了解新近的医疗动态;每年举办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多次;走入社区做流行病学调查、讲解预防保健养生知识......持之以恒的努力,带动迅速团队成长,同时也为全省培养了众多老年病领域的专业医生。作为“特种部队”的领头人、从医多年的“老大夫”, 项颗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干劲,周一到周五出诊、查房,周六、周日参与各种科研、学术交流,帮助省内各级医院建立老年病科、医养康复结合养老机构。
全天在线,方便患者顺畅沟通
项颗的患者都知道联系到他很容易,每一位挂号的患者,都会收到他的名片。名片上的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微信群永远为患者在线。这是项颗为患者设立的无障碍沟通平台,他也从来不怕患者打扰自己。患者或咨询病情、或预约复诊时间、或询问用药细节,项颗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每天接20多个患者电话,对项颗来说实属平常。老年病病情发展较快,为了及时指导,对患者负责,项颗特意设立这部患者热线。他认为,中医讲究治病先治人,很多老人因为心理上的问题,容易导致病情演变,医生的宽慰,对他们能有所帮助。
在项颗和团队其他门诊医生的诊室里,都会有个大大的档案柜,数以万计患者的门诊病历整齐排列其间,目的是为了全面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定期进行随访、便于患者咨询。5年前的患者再次就诊时,只要说出姓名或电话,都有据可查。为了保证每个门诊患者的就诊质量,项颗每天限号30人,与每个门诊患者交流的时间不少于8分钟,遇到病情复杂、或者表达不清晰的,则需更长的沟通交流时间。
他认为,中医治病首先是治人,只有了解患者,才能找出病因。面对这些和父母一般年纪的老人,他内心有一种亲近感,“要和他们保持思维同步,注重个性化治疗”。
34年,青丝变白发,因为热爱、因为执着,项颗始终未改最初的选择。他说,我们应该无比珍视“医生”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应该无比珍视人们对我们的信任,应该无比珍视我们白色的大衣与同样纯净的仁心仁术。如果一个人对职业,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不执著追求,肯定是不会有所成就。
如今每天睡前,项颗仍然抽出一个半小时,阅读专业书籍,晨练时,收听国医大家的讲座。他说:“学无止境,很多知识需要不断的吐故纳新。一个好医生,如果不持续学习,光凭老本,不更新知识,那一定不会成为大家。”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