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分型论治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由于胃肌与腹壁张力松弛,导致站立位时胃的位置下降,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胃下垂多见于女性、瘦长无力体型者,也可见于产妇、老年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轻者多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饱胀、消化不良、厌食、恶心、嗳气、上腹痞满不适、腹部隐痛及便秘等。症状常于餐后、久立及劳累后加重。

分型论治

颜正华教授认为,胃下垂从病位上看首属脾胃,涉及肝、肾和肠等脏腑。病机虽以脾虚气陷为主,但常兼有肝胃不和、气阴两虚、气虚兼瘀、胃肠停饮等。临床多见气虚、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相互夹杂,所以在考虑脾虚气陷的同时,也需关注脏腑、气血、痰、食等复杂因素,详审病因、病机,进行综合论治。颜正华教授强调,辨治胃下垂需详辨脾虚、肝郁、气阴不足、胃肠停饮等,主次兼顾、综合论治,方能有效地缓解症状。临床中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该病进行分型论治。

中气下陷型 此乃临床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患者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食后脘痞、腹满或腹胀而坠,嗳气不舒,或有呕吐清水痰涎,舌淡苔白,脉虚弱。治以健脾强胃,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虚饮停型 中气下陷,运化无力则胃肠停饮。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有振水音或水在肠间辘辘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或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治以健脾和胃,逐饮祛痰。方用四君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气阴不足型 此型患者脾胃虚弱不能上承津液,虚中有热。症见唇红口燥,口苦口臭,烦渴喜饮,嗳气频繁,或恶心呕吐,食后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舌红津少,脉象细数。治以益气养阴。方用益胃汤、生脉饮合四君子汤加减。

肝郁脾虚型 此型患者中土素虚且有情绪不遂等诱因,肝木乘土,则木土失和。症见胃脘、胸胁胀满疼痛,食纳呆滞,嗳噫频作或嘈杂吞酸,郁闷烦躁,善太息,苔薄或薄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医案举隅

案一:翟某,女,81岁。初诊:2004年7月16日。诉肠鸣、呃逆10余年。现纳差、吐清水2个月。刻下胃中有振水声,呕恶,口干不喜饮,纳后脘痞、呃逆、嗳气、肠鸣,大便溏软,日1行,舌淡苔白根腻,脉濡滑。3个月前确诊为“胃下垂”。

辨证: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

处方:党参15g,生黄芪18g,炒白术15g,炒枳壳10g,陈皮10g,炒蔻仁(后下)6g,半夏10g,炒神曲15g,炒薏苡仁30g,炒泽泻15g,茯苓30g,炙甘草5g,桂枝6g,炒麦谷芽各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嘱食软食,禁刺激性食物。

2004年7月31日二诊:药后呕恶、嗳气、呃逆、肠鸣诸症减轻。原方继服14剂,药后自觉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本案患者年逾耄耋,身体虚弱,饮食无欲,大便溏软,舌淡苔白根腻,脉濡滑。呈脾虚兼有痰湿之象,故治以健脾益气,化痰浊,以苓桂术甘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其中,六君子汤健脾化湿,苓桂术甘汤温化中焦水饮,两方合用共奏补中除湿之效。方中炒蔻仁、薏苡仁、半夏、泽泻均为利湿之品,共达芳香化湿、祛湿和胃之功;神曲、麦谷芽、陈皮可除中焦陈积以促运化;党参、黄芪、枳壳,行补互用,提补中气。纵观全方,平补平调,补而不腻,化而不泻,共奏健脾化湿、补中益气之效。

案二:彭某,女,40岁.初诊:2004年2月8日。诉胃脘隐痛、坠胀1年,加重半个月。近半个月来,食欲差,脘腹隐痛、坠胀,咽干唇燥,口干不欲饮,眠差,心烦,肠鸣,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少津,脉数无力。既往有胃下垂、子宫脱垂、胃炎病史。

辨证:气阴两虚。

治则:补气益阴,和胃通腑。

方药:党参12g,生黄芪15g,生白术15g,炒枳壳10g,陈皮10g,葛根5g,焦三仙各12g,白芍15g,炙甘草5g,麦冬15g,茯苓30g,黄精15g,玉竹15g,当归10g,制首乌30g,火麻仁12g。14剂,水煎服,日1剂。

嘱食软食,禁刺激性食物。

2004年2月22日二诊:药后诸症缓解,效不更方,原方继服14剂。服后诸症均释,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本案患者系外企职员,平素因工作忙碌,压力较大,饮食极不规律,且年逾不惑,身体已有虚像。舌红少津,提示有阴虚之征,故辨证为气阴两虚,治以补气益阴,和胃通腑。方中党参、茯苓、陈皮、生白术健脾益气,促脾运化;生黄芪、葛根升提中气;白芍、麦冬、黄精、玉竹、制首乌滋阴润燥,益肾和胃;当归、火麻仁、炒枳壳养血润肠,通腑气。全方补润结合,升降相兼,益气扶中,和胃养阴,润燥通便,使阴生气复。

案三:王某,女,46岁。初诊:2005年3月8日。诉胃脘闷胀连及两胁3个月,加重半个月。半个月前因情绪波动,致胃脘闷胀甚,牵连两胁,伴纳呆,时有烧心,呃逆,心烦起急,口干口苦,眠差梦多,乏力健忘。经前乳房胀痛,末次月经2月15日,周期正常。大便干稀不均。舌红苔黄,脉弦。2004年底被当地医院诊为“胃下垂”。

辨证:肝郁犯胃,脾气虚弱。

治法:疏肝和胃,补气健脾。

方药:柴胡10g,香附10g,陈皮10g,炒枳壳10g,党参10g,生白术15g,黄连5g,吴茱萸15g,首乌藤30g,栀子10g,葛根5g,焦三仙各10g,煅瓦楞子(先煎)20g,生甘草5g。7剂,水煎服,日1 剂。

2005年3月14日二诊:患者诉月经来潮,经前乳房未胀;胃脘仍感闷胀,但两胁已无胀闷,食欲、睡眠好转,口苦、烧心减,仍眠差多梦,时有呃逆、心烦。舌苔薄白,脉弦。

宗前法,上方去煅瓦楞子、焦三仙,加旋覆花(包)10g,炒酸枣仁20g。14剂后诸症大减,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本案病情受情绪波动影响明显,肝郁犯胃心烦起急、烧心、泛酸、口干口苦、脉弦系肝郁之象。肝气不疏,气机壅滞不利,则两胁乳房胀痛,且纳呆、乏力。故辨证为肝气犯胃,脾气虚弱。治以疏肝解郁,补气健脾。颜正华教授施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陈皮、炒枳壳疏肝理脾,调理肝脾气机;党参、生白术、焦三仙、葛根健脾益胃,升提中气;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寒热并用,制酸止呕;首乌藤、栀子清热除烦安神。全方疏泄与补提并举,使疏而不虚,补而不滞,收到预期佳效。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培补后天合祛邪通腑治疗便秘

下一篇:分类辨证治疗不孕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