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夏季常见皮肤病

夏季来临,天气炎热,挥汗如雨,潮湿的皮肤难免会受到各种真菌细菌的感染。加之衣衫单薄,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增多,给了各种蚊虫可趁之机。所以,夏季是多种皮肤病的高发季节。

丘疹性荨麻疹

诱因:大多数发病主要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所以也称为虫咬性皮炎。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使对这些物质过敏的人产生本病,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但成人也可患此病。这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致敏需10天左右,此时再受叮咬则促成皮疹发生。

症状:皮损多发于躯干,四肢伸侧,群集或散在。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有的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不久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内容清,周围无红晕。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有的皮疹为较硬的栗粒大丘疹,搔抓后呈风团样肿大。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一般幼儿患者红肿显著,并有大疱,常有剧痒而影响睡眠。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皮疹经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但有新疹可陆续发生使病程迁延较久。常复发,一般无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不肿大。

日光性皮炎症

阳光中的UVA和UVB这两种穿透性紫外线,会直达皮肤真皮层,使过敏体质人群受照射区皮肤出现红、灼、热、痛,这便是医学上常说的日光性皮炎即紫外线过敏;同时,紫外线辐射还会导致"健康杀手"--自由基在体内急剧增加,使局部皮肤产生皱纹、色素沉积、细胞损害,甚至可改变免疫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光毒性和光过敏反应。

眼睛是机体上对辐射激发的自由基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现代生活中的辐射源很多,由于臭氧层被破坏,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很高,电视迷和电脑工作者长时间坐在荧光屏前,使眼睛受非常强的辐射损伤,产生自由基,破坏眼睛的晶体和视网膜。由于眼睛对光线的特殊敏感性,故而眼部一般含有高浓度的抗氧化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来自天然的保护作用逐渐削弱,结果眼睛晶状体中蛋白质被自由基氧化,使晶体变厚,这就是白内障,眼睛视力因此逐渐变模糊,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每年因此失明的人不计其数。

日光性皮炎的治疗

常规紫外线防护措施包括防晒霜和防紫外线遮阳伞的使用,防晒霜只能阻挡部分UVA,对UVB则不太管用,而防紫外线遮阳伞对从地面和墙面反射来的紫外线根本无能为力。

1、有春季性皮炎史的人,可适当外涂防晒剂,以保护皮肤免受各种波段紫外线和可见光的损伤。

2、防止长时间曝晒。春游时,可用宽边防护帽或伞遮挡。

3、不要用含光感物质较多的化妆品,如香料等。

4、多食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对一些可诱导春季性皮炎的光感性物质,如油菜、菠菜、莴苣、无花果等,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5、洗脸时尽量不用热水、碱性肥皂、粗糙毛巾。

痱子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

病因

由于环境中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变窄或阻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应。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由于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认为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与皮肤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关。

临床表现

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晶形粟粒疹

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皮损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

2.红色粟粒疹

又称红痱,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急性发病,皮损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3.脓疱性粟粒疹

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脓疱内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4.深部粟粒疹

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当皮疹泛发时,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花斑癣

花斑癣又称汗斑,为轻微的、通常无症状的慢性皮肤角质层真菌感染。皮损有糠秕样鳞屑,色素减退或增加。皮损直接镜检见典型花斑癣菌丝即可确诊。大面积花斑癣宜口服酮康唑治疗。

症状体征

皮损最常见于胸、背、臂和颈部。其他有面部、腹部、臀部、腋窝、腹股沟、头皮、枕部等。常夏秋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开始为细小斑点。患者常不自觉,渐成粟米、黄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类圆形斑疹。边缘清楚,与皮肤持平或微微高起。表面覆以极薄糠秕样鳞屑,有光泽,尤其是对光侧看时,皮损表面反光性强。新皮损色深,呈灰色、黄色、棕色、淡褐色或褐色。老皮损色淡发白。新老皮损同存时,黑白间杂呈花斑状,颇具特征性,为花斑癣的典型表现。当除去鳞屑或皮损痊愈时,遗有暂时性的色素减退斑,患者常误认为患有白癜风而前来就医。

部分患者损害沿毛囊分布,类似毛囊丘疹,扁平,微微高出皮面,上覆鳞屑,反光性强。少数患者皮损呈斑片状,数目较少,仅一至数片,但面积较大。表面鳞屑较厚,多呈深棕或棕褐色,少数为淡色斑。有时皮损面积如此之大以至误将皮损视为正常皮肤。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略有发红和瘙痒。病程慢性,一般冬天消退,夏天又发。

用药治疗

局部使用角质剥脱剂或其他抗真菌制剂,如复方雷琐辛搽剂或咪康唑霜等。或用20%~40%硫代硫酸钠搽剂,每天2次,连续2周。

大面积花斑癣宜口服酮康唑,每天200mg顿服,连服10天。氟康唑每天50 mg顿服,连续10天。伊曲康唑每天200mg顿服,连服5~7天。

治疗后遗留的色素减退恢复至正常肤色较慢,照射紫外线可加速恢复。

花斑癣易复发或再感染。皮肤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患者使用过的内衣裤、汗衫、被单、枕套等应煮沸消毒,或用甲醛(福尔马林)熏蒸。

夏季常见皮肤病的辨证论治

湿热型

【证见】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祛风。

【方药】

1、主方 解毒利湿汤:公英30克,薏苡仁茯苓、地丁、鱼腥草各30克,连翘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15克,蝉蜕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便秘者,加大黄10克(后下)。湿热较盛者,加龙胆草黄芩各15克。剧痒者,加浮萍9克、白鲜皮30克。

2、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热炎宁4粒,每天3次。

风热型

【证见】皮肤见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或有少量渗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利湿。

【方药】

1、祛风凉血汤:荆芥、防风、连翘、苦参各15克,蝉蜕15克,生地黄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鱼腥草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瘙痒较剧者,加浮萍9克、蛇床子20克。渗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泽泻15克。

2、中成药

(1)连翘败毒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溶解后服。

(2)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血虚风燥型

【证见】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或见头晕乏力,腰酸肢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濡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方药】

1、养血祛风汤:

当归黄精各15克,川芎、荆芥各12克,白芍何首乌丹参、白鲜皮各15克,生地黄30克,地肤子20克,蛇床子15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瘙痒难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先煎),夜交藤远志各15克。某一阶段见糜烂、渗液者,加萆薢12克、通草10克、泽泻15克。

2、中成药润燥止痒丸、养血止痒丸口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培养中医临床思维从六方面入手

下一篇:从浊毒谈新冠肺炎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