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丽华教授是第五批及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楼丽华在中医乳腺疾病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独到的经验,归纳、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学术思想,即 “四辨识病”“温通治痈”“三机调增”“扶正抗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中,“温通治痈”是楼氏乳科的一大特色,即以温通法治疗乳房炎症性疾病,突破清解法治疗乳腺炎的惯例,通过纯中医药施治,完全避免开放性手术,疗效斐然,为乳房炎症性疾患的诊治拓宽了思路,推动了中医外科“温通派”的发展。1985年,浙江省中医院成立了乳腺科专病门诊,作为全国最早的5个乳腺病专科之一,楼丽华任首届科主任;在她的带领下,楼氏乳科在此孕育和发展。经过几十年积累和建设,楼氏乳科学术理论日臻完善。
第一阶段:清通法
楼氏在成立乳腺病门诊之初,对于炎性乳房疾病,开展了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的治疗。针对乳痈不同的辨证分期,围绕乳痈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发全身恶寒发热等症状,治疗以“清热解毒法”为主。遵“以消为贵”为总治则,郁滞者以通为上,成脓者以排为要。方以清热解毒法的常用方剂瓜蒌牛蒡汤、牛黄消炎丸、全瓜蒌汤等,药用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仙人掌等苦寒清热药,以取其清热解毒之功。乳房脓肿形成以后,我们积极开展脓肿切排手术,有效率在80%左右。
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对于郁滞期的治疗,由于是在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青霉素为主)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使患者和家属都心存顾虑,担心影响哺乳。而事实上这种治疗的效果回顾性的来看,也确属一般,且治疗后形成“冷性僵块”的比例高达22.3%。对于脓肿形成的患者,强调内外治联合,中西医并重。如果发现乳房积脓较多,就必须切开排脓,敞开愈合,这种手术不仅破坏了乳房的外观,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
第二阶段:温通法
鉴于炎性乳房疾病在传统治疗模式上的种种弊端,经历了清热解毒为主的辨证论治之后,楼氏开始探索对它的特殊治法。
临床实践过程中很多妇女在生产之后突发急性炎腺炎,虽然局部会有红肿热痛,但是素体畏寒怕冷,诚如古语所云“产前一盆火,产后一块冰”,治疗上宜宗“产前宜凉,产后宜温”的治疗大法。但是治疗之初,楼氏仍是比较犹豫,毕竟以“温热药”治疗“阳热证”是中医的大忌,此前并无先例,因此先向中医基础理论寻求帮助。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女子以血为本,各种炎性乳房疾病的病理产物如脓液、渗出液皆为气血所化,久则气随血耗,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则病不能愈,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黄帝内经》认为,乳房阳明所司,乳头厥阴所司。就是说乳房病的发生大多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有关。可见在生理状态下,两者都以“阳多”为主,在治疗上就应该从恢复其生理状态入手。而寒凉中药易伤脾胃,后天失养则气血不生,生化乏源,在产妇则乳汁不生,在非产妇则导致疾病迁延日久,故治疗宜温阳为妥。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痈疽总论》指出:“世人但知一概清火而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脓,脓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必由温也,岂可凉乎。”又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辨乳痈乳疽论》云:“况乳本血化,不能漏泄,遂结实肿,乳性清寒,又加凉药,则肿硬者难溃脓,溃脓者难收口矣”。有了这些认识后,楼氏开始了温通法治疗乳痈的探索和尝试。
楼氏认为乳痈的唯一病机就是阳虚,采用温经通络的方法自当奏效。通乳络可以使乳汁、脓液、坏死物、分泌物排出乳房,起到治疗作用,在乳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特别重要。自此楼氏在治疗乳痈方面开始坚持使用以“温通法”为主的治疗,通过对王洪绪“阳和汤”的深入研究,制定了院内协定方”“乳腺4号”的雏形并用之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第三阶段:温通法完善和推广
伴随着温通法治疗乳痈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楼氏正式制定了在“阳和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形成的院内协定方“乳腺4号”,并公开成方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将温通法治疗炎性乳房疾病彻底贯彻到临床实践中。所谓温通法就是指运用具有温阳化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药物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疏通脉络的功效来治疗临床病证的一种治法。从现代医学来看这类药物大多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同时可改变血液流变学的性质,促进病灶周围炎症的吸收,还可促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并发挥作用。
在中医药内治基础上,楼丽华继承王洪绪“慎用刀针”的思想,治疗乳房炎症性疾病讲求内外结合,结合穿刺抽脓、中药外敷等外治方法,可做到完全避免传统手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维持患者乳房外形原貌,使患者在疾病痊愈后仍能拥有美观健康的乳房。
经过这几年的锤炼,如今楼氏温通法治疗炎性乳房疾病已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肯定和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