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总结起来就是“预防疾病,保证健康”。
199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21世纪世界医学发展的7个方向,即:疾病医学转向健康医学;病原对抗治疗转向整体治疗;对病灶的改善转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发展;群体治疗转向个体化治疗;生物治疗转向身心综合治疗;强调医生的作用转向重视病人自身保健作用;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这和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不谋而合的。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记载。
之所以强调治未病的高度,第一,对国家、个人、社会都很有作用。第二,国家高度重视治未病,把很多政策配套贯彻落实,全民参与。第三,我国的医疗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治未病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
怎样才能治未病?如何掌握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彻治未病理念?
梳理中医文献,发现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有两部分,一是无病防病,二是有病防传。在无病防病方面首先要内养正气,外慎邪风。《金匮要略》中提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养就是养正气,慎就是外慎邪风。内养正气可总结成十二个字“管住嘴,迈开腿,畅情志,知足乐”。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基石的四个方面: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认为影响健康有四大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在健康和寿命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占60%,遗传的因素占了15%,社会因素占了10%,气候因素占了7%,医疗服务只占8%。这说明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和我们中医讲的内养正气,外慎邪风是一样的。可是现在人们的观念没有转过来,不知道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自己应该怎么吃,怎么锻炼,怎么运动,怎么保养。
对于有病防传。第一,有病早治。第二,防治结合。治病时,一定要清楚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传变规律,不让它发展。《金匮要略》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要防止疾病的传变。
在继承发扬治未病学术思想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康复、健康咨询、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管理。
从医疗健康对象来看,治未病的健康服务对象有五类人群: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病需要支持健康管理人群、需要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这里的特殊人群包含生长发育儿童、育龄妇女、育前保健男性、有延年益寿需求的老年人等。健康管理和健康体检一次性检测不同,需要跟踪监测。医生要不断跟踪监测,即便检查指标正常了,也要指导他怎么生活。只有跟踪检测,才能够动态地对人群进行观测。若发现了某人的健康情况必须要有医疗介入时,则要进行干预。
治未病是预防医学,所以要利用现代的信息化管理,让治未病拓宽影响面,并和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才能把治未病做得更好。
除了发展治未病医疗服务以外,还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包括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另外,治未病需要培育健康服务支撑产业,比如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和临床配套。其次,就是通过相关科技建设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医疗健康,提供了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另外还有大力发展地方第三方服务,支持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等。
我们说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是健康管理的时代。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开始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并反省以前在健康方面的误区,逐步将精力和财力,投入健康建设,这是文化提高的表现。未来医学是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的核心是自我保健养生。珍爱生命,把健康和生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健康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
治未病对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的医疗和保健体系的重要战略意义在于它展现的是独一无二的中医药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