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活用八味大发散心得

八味大发散方药组成:麻黄9g,细辛3g,藁本12g,蔓荆子12g,羌活9g,防风9g,白芷6g,川芎9g,老姜2片做药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上方减后4味即四味大发散。二方方义同,力度有异。四味大发散出自《眼科奇书》,凡眼泡红肿、睑缘赤烂、黑晴生翳等眼病,服四味大发散常有奇效。余曾注意到贵州一老医于一般疾病,均以四味大发散略事加减予治疗,疗效尚好,颇具医名。余认为四味大发散全系祛风之药,且性多辛温,发汗解热镇痛之作用较为突出,味薄气轻,辛散宣通,既可行于内外,又可升降于上下,开通瘀滞,通阳化气,具振奋人体气化之功力,颇应现代药理之研究: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或兴奋汗腺,具有抗细菌病毒与调节机体之反应。故此方于气血脏腑经络、津液之正常运行,当有一定意义。

八味者其力稍宏,然药性更全,更具流动之性,若不宜其力大,略减其量则可。临床喜用八味大发散,然极少单用,而于一些病证之中,不经意间以此方为佐使,取显著之疗效,特别常用于服寒凉药无效或反重者。

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一般以湿胜为重要因素,湿气痹于卫阳,则筋脉失其濡养,湿聚则生痰,或郁而化热,或痹阻气血而生瘀,故余常于或湿,或寒,或热,或瘀痹,以祛湿、化瘀、散寒、清热、温阳、化痰,方中加八味大发散。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溃疡病:凡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多有脾胃气虚之表现,然久服健脾益气药无效,可加大发散于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诸方中,使益气健脾之剂,得大发散推动之力,流通之性,则参芪补益之力得以上行或布散。余也常用此方治疗慢性肝炎之属脾虚湿滞者,取稳定效果。

血虚诸证:营血往往运行失畅,于补血方药如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胶艾汤诸方中稍加大发散,则于补血之中,气行血活,畅通而不滞,营血得以调和,余常用此法于血虚所致之月经失调,少腹疼痛诸证。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自拟一方,名大发解毒散,即以此方加贯众30g,黄芩9g,夏枯草15g,银花藤30g,治疗多种感冒,常有良效。特别适用于恶寒发热、身痛如裹、鼻流清涕、头痛胸痞、舌质不甚红、苔白或微黄腻等,所谓寒火难清者,此方大能辛散开泄、发越郁火、清热解毒等作用。若舌红热重,更加生石膏60g。尤其应该指出,长期以来多种感冒服寒凉药无效或反重者甚众,辛温宣散之法尤应多以研究,每切临床之实用。

血瘀证:大发散与活血化瘀方药为伍,可以明显增强活血之力,其畅达阳气,血行自然活跃。颅脑外伤有瘀血阻于脑络,见头痛眩晕、复视等症,待急性期稍过数日,余以大发散加桃仁三七天麻治之,特别对于颅脑挫伤者,较切实用。可引药上行化瘀,导引瘀血下移。若大便秘,加酒制大黄,务使大便通畅。若有明显热象者,此方当慎用。脑血管意外后遗半身不遂、手足浮肿、语言謇涩、口眼㖞斜、肢体疼痛、面色萎黄等,一般适用补阳还五汤,若适加大发散,则疗效可明显增加。

功能性水肿:多见精神萎靡不振、步伐少力、食少纳呆、腹胀、小便短少等,一般用苦寒利尿法少效。若用温阳利水法,健脾利水法,益气利水诸法也少效者,余每以大发散加云苓、苡仁、赤小豆冬瓜皮等淡渗利水药取效。此方可以调整三焦气化,属通阳利水之法。

高胆固醇血症:此类病者多具痰湿体质,平素恣嗜肥甘酒茶,脉濡或滑,苔多黏腻,余常以大发散为散剂。若兼有热,加虎杖;若兼瘀血,加丹参;若痰稍重,加法夏、茯苓,少量长期服用,能增强自身调节代谢之能力,渐去体内蔓生之湿气与痰。

一般常见皮炎、癣证、荨麻疹:此类病若应用清营凉血、泄热解毒等药无效者,可适当加用大发散,以其开泄宣通之药力,去其壅滞之风湿毒邪。若皮肤潮红,红斑明显,触之灼热者,则不宜用。

一般妇科炎症:如宫颈炎、附件炎、宫体炎等,可见少腹胀痛、白带量多或浊、腰酸膝软等,可在清热利湿,解毒除秽,活血化瘀诸法中,适当加用大发散,明显增强其消炎解毒之效用。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左振素:中医外治是块宝

下一篇:《黄帝内经》经络理论的发生和意义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