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针刺治疗胀病

《内经》曰:“厥气在下,荣卫留止,寒气逆上,正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又说:“浊气在上则生瞋胀”。针刺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封某,女,59岁。患胀病5年。近3年腹胀尤甚,时轻时重,遇寒更甚。1992年5月7日因体胖乏力,行动不便来诊。体重93kg,因腹胀不能弯腰,仰卧可自观其腹顶,腹松软。太溪昆仑处反而高起,小腿及足背按则凹下,离手即起,胀轻微,足不温。动则气短,甚则喘。食量中偏上。大便日2~3次,小便调。舌胖嫩。脉数微浮,重按似无。诊断:腹胀(脾胃虚寒、浊气不降)。治法:温补脾胃,升清降浊。取穴:膻中气海章门足三里、三阴交(以上补法)。中脘(泻),阴陵泉(泻)、隐白太白百会(平补平泻)。方法:提插补泻结合迎随补泻。得气后留针45~50分钟,其间行针1~2次,1日针1次,7~10天1个疗程。5月10日,胀开始减退。12日腹胀明显回落;14日脚腕可见皱纹,太溪、昆仑处不再高突;到5月17日,腹胀基本消失。体重减至90kg。为巩固疗效,5月20~26日,如上法针7日,体重降至88.5kg,行动自如,不气短。2年后随访,无复发。

《内经》曰:“夫胀者,皆在脏腑之外,排脏腑,廓胸胁,胀皮肤,故名曰胀。”寒厥之气当从脾、从气施治。气会膻中,气海主治真气不足,气病皆可取此二穴;三阴交补脾调肝肾,百会“百病皆治”(见于《针灸大成》),相互配合,壮其元气;隐白为脾之井穴,足太阴之根,太白为脾之原穴,脾病治此;章门为脾之募穴,中脘是胃之募穴,一补一泻,升清降浊。此病脾胃阳虚而寒盛,阴陵泉是脾之合穴,足三里是胃之合穴,分别为二经脉会合之处,泻阴陵泉,补足三里,泻其阴盛,补其阳虚,增强补脾散寒之力。在调补元气的基础上,补泻相济,升清降浊,扶正祛邪,胀乃消。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从中医学论人体平衡

下一篇:乌梅 味酸却不涩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