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马培之:浑内外而为一,乃探原之治

人之病者,生死所系,未可执一二成书以治病。临诊须究岁运、天时、土地、禀赋、嗜尚、阴阳、性情、虚实、寒热、气血、经络脏腑,合舌脉而密勘,庶有克济。

马培之治外症强调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要内外兼治,整体辨证,主张“凡业疡科者必需先究内科”。

孟河马氏行医之始可上溯至明代末年。马氏先世本姓蒋,明朝末年,有一个名叫蒋荣成的,入赘到马院判(据《明史·百官志》载:“太医院,院使一人,正五品;院判二人,正六品。”)家为婿,并改姓马。马荣成继承马氏医业,从此马、蒋两家通姓。至清代,其子孙参加科举考试仍姓蒋,做医生则姓马。

马省三(1780—1850),为马荣成后人,武进孟河人。马省三为孟河名医,擅长外科,与王九峰、费士源来往密切。时王九峰去孟河出诊,临行时一面色黧黑之人求诊,九峰阅前用六味地黄汤,遂加肉桂一钱,嘱服百剂,黑色可退,此乃肾水上泛之证也。又问得前方乃马省三所书,乃点头称道:“省三颇有心得,后日医道不在吾下。”马省三治外证重视诊脉辨症,尝谓:“大症腐脱新生时最易变动,如脉来时大时小,为元气不续;饮食如常两倍,为胃火薰灼,后必有变。此二端伏于隐微,非细心不觉也”。曾有《论症十六则》传世,收载于马培之《医略存真》中。

生平经历

孟河马家世代以医相传,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著称,马培之为其最杰出之代表。

马培之(1820—1903),字文植,晚号退叟。为马省三之孙。马培之父亲原名蒋汉儒,为马省三女婿,因省三无子,遂以婿为嗣。马培之少时父殁,遂随祖父马省三学医,“侍先大父治医十有六年”得其真传。马培之父亲与费伯雄相交甚深,费伯雄独子费应兰娶马培之妹妹为妻,故又有姻亲之关系。马培之又师从费伯雄,旁及王九峰之学,学术益精,成为马家造诣最深、医技最精、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代名医大家。四方求诊者,纷至沓来,门庭若市,名传千里。

光绪6年(1886年)慈禧太后患病,御医屡治不愈,征求海内名医,江苏巡抚吴元炳极力推荐马培之。马培之于是年七月应诏晋京为慈禧诊疾,疗效甚著,颇得赞赏,有“外来医生以马文植为最著”之说。马培之在京城期间,皇亲、大臣等亦争相延请其诊病,名重京师。翌年返乡,御赐匾额有二,一书“福”,一书“务存精要”,由是医名益重,又称“马征君”。《记恩录·吴元炳奏牍》中云:“素精医道,遐迩知名,各处就诊之人,往往目不暇接。”后人称其为“江南第一圣手”。

马培之前半生一直在孟河行医,晚年寓居苏州、无锡行医。马培之至苏州悬壶,开设诊所,很受苏州地区老百姓推崇,苏州至今仍有一条马医科巷,即为当年马培之门诊所在之处。

著作提要

《医略存真》一卷,刊于光绪二十二年,系马氏晚年之作。本书共三十五个条目,其中外科24条,内科11条。大多以阐述医理为主,附少量处方及医案。卷首一条为马培之祖父马省三论外科病症治法十六则。现存怡云室藏版木刻本。

《务存精要》一册,记载马培之临证医案,分为外感门、内伤门各十种常见病症。为马氏门人无锡邓星伯收集整理,取名《务存精要》,则示该书为精华之作,为马氏门人重视。

《外科集腋》一册,亦马氏弟子邓星伯收集整理而成,为马氏外科医案专集。本书以疾病发生于人体的部位作为分类。医案质量较佳,对临床颇有借鉴意义。

《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一册,该书是马培之对清代王洪绪所著《外科证治全生集》的评述性著作。马氏除指出了王氏在某些理论上的谬误和证治方面的不当外,还增入了自己的治疡经验心得。后附马氏秘验方8首。现存光绪十年校经山房刻本。

《伤寒观舌心法》一册,为门人传抄本。马氏主要根据清代张登《伤寒舌鉴》和徐灵胎医书之《舌鉴总论》及《舌胎图说》充实发挥而成。全书分温热病舌象九类,每类先述总论,后为详辨各种舌象主病,每种舌象主病治则均编成四句歌诀,便于习诵。全书附有舌诊示意图134幅。

《药性歌诀》一册,为药学专著,是门人手抄本。该书共收载常用中药319种,或诗或赋,易记易诵,是当年马氏培养学生用的教本。

《青囊秘传》一册,为马培之所用之外科及内科、妇科儿科常用方剂,为诸多门人所集。

《外科传薪集》一卷,外科方书,马培之撰,撰年不详。本书记述作者的外科临床备用方剂共200余首,不分类,说明也较简略。内容大多见于《青囊秘传》。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纪恩录》一册,刊于光绪十四年。本书是马培之在京城为西太后治病的日记,绝大部分是每天为慈禧诊脉用药的方案记录,少数有王公大臣求诊的方案。

除此之外,尚有马培之医案抄本数种,大多散在民间。

学术思想

马培之治学既博且精,既熟玩经典,又广采历代各家,融会贯通,临证时不拘成法,善于变化。尝言:“人之病者,生死所系,未可执一二成书以治病。临诊须究岁运、天时、土地、禀赋、嗜尚、阴阳、性情、虚实、寒热、气血、经络脏腑,合舌脉而密勘,庶有克济。”又言:“病无常病,药无常方,戒拘成法而不变通。”对中医各科都有较高的造诣和卓越的疗效,堪为一代名医大家。

马培之对中医各科都有高深的造诣和成就,其中尤以外科见长。马家原以疡科名者数世,马氏禀承家技,又博览诸家。学术上推崇王氏全生派,同时亦能吸收正宗、心得两派之精华而发明之。学“正宗”而不泥于补托,反对滥用参芪;学“全生”而不废弃刀针手术,认为刀针乃“疡科之首务”;学“心得”则不拘于凉解。故马氏之外科迥非株守一家之技者所可比,不愧为近代一大名医。马培之治外症强调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要内外兼治,整体辨证,主张“凡业疡科者必需先究内科”。马培之所用之各种丸、散、膏、丹数量庞大,对许多古方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做出了配伍上的优化调整,还创制了很多新方新药。

马培之亦精内科,对各种内伤杂病及外感温热病都有卓著的疗效。他认为内症变幻莫多于痰饮,而杂病治疗首当重视脾肾。在治疗内伤吐血与咳嗽方面与费家凉润养阴之法稍异,强调温润,以顾护脾肾;治疗肝病用药力辟一派辛香耗气的时弊,提出了治肝不如养肝的主张。因进京为慈禧皇太后诊病有功,而有“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之佳话。其实马培之自己认为,病虽有内、外科之分类,而人则始终为一整体,有“轩岐评证,原无内外之分”“浑内外而为一,乃探原之治”之高超见识。

马氏在喉科方面,治疗亦有许多特色和成就。另外,他对运气学说具体应用临床的造诣很高,他宗《内经》“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之旨,对内外之症都十分重视岁运之气。他说:“病无常病,药无常方,应当看岁月运主气、客气之变迁,临症时细心体察。”

弟子和传人

马培之共有五子,均未专业行医。但亲房(本家)却代有传人。马培之之侄马希融、马伯藩以及门人继承了马氏医学。

马伯藩(1864—1930),马日初之子,马培之侄辈。马日初为马培之堂弟,精刀针手法。伯藩既承父传,又得到马培之的指点,得马培之真传。

马伯藩有三子,际卿(长子)、惠卿(次子)、笃卿(四子)均以医为业;子笃卿及侄书绅、嘉生三人复就学于丁泽周所创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有“马氏三骏”之美誉。

马培之曾孙马泽人(1894—1969),字肇庆,曾任江阴县中医公会理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擅长温热时病,对内伤杂病,长于守方守法,重视脾胃。

传文植学术的除亲房本家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及门弟子,其中丁泽周、巢渭芳、邓星伯、王询刍、周企棠、贺季衡等,均著声乡里,有的播名全国。

邓星伯(1861—1937),名福溶,号润生,以字行,无锡人。出身中医世家,自幼继承家学,21岁开业行医。27岁又师孟河马培之学医,随师侍诊同时,饱读中医经典,手录其师藏书400余卷,马氏部分著作通过邓星伯抄录得以存世。深得孟河马氏医术精粹。33岁时为侍奉多病老母回无锡行医,诊务繁忙,求医者日以百计。清摄政王载沣患湿温伤寒,诏邓星伯去京诊病。星伯抵京后,经诊治,旬余即愈,闻名内宫,传为妙手。1937年,邓星伯由于敌机轰炸受惊而殁,终年75岁。所作《临症医案》4册,惜已遗失。新中国成立后,油印《邓星伯或问之医话》l册。1985年整理成《邓星伯医案八百例》l册。

贺季衡(1866—1934),丹阳人。单名钧,一字寄痕,晚年以“指禅室”名其斋,故又号“指禅老人”。贺季衡天资颖悟,6岁从读家塾,7岁患肠痈,延请孟河名医马培之医治而愈。故此,他少年便有心于医学。10岁便参读医书,于《内经》《本草》,能“撮要背诵并有所领会”。14岁到孟河随名医马培之学医。马培之尝曰:“今得季衡,吾道于丹阳又得一传人矣。”贺季衡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受业6年,尽得其传。学成将归时,马培之执其手而语曰:“吾门衣钵在子矣”。贺季衡归丹阳初行医时,因年少且处方独特,一时不为众识,故其名初不甚显。数年以后,许多医生束手之疾,他连治连愈,不少疑难杂症,也能妙手回春,因此名声大振。每日应诊者数以百计,每晚出诊必至午夜方归。江浙一带,慕名而来求医者日益增多。所居之处由是日趋繁盛。慕名前来拜师求学者达数十人,由此开创了孟河马派之支流——丹阳贺派。弟子如颜亦鲁、张泽生等,在江苏省中医界负有盛名。晚年著有《指禅医案》,1984年经其孙贺桐孙辑释出版,名《贺季衡医案》。

王询刍(1873—945),名政,字先民,询刍乃其号。无锡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又从名医马培之游。医名盛于锡、常、沪。王询刍原籍江宁县。父富春于太平天国时来无锡西郊行医,并设药肆号太和堂于陆区桥,遂定居焉。询刍幼年入塾读书,勤奋好学。16岁入太和堂随父习业,攻研医理药性。25岁复师事马培之,三年学成。时马氏已79岁高龄,留询刍襄助一年,及至马亡故而归里悬壶。先后寓居常州、上海等地。内、外科均有造诣,屡起大症,医名大振,为当时常州四名医之一。著有《医门辑要》三卷,惜已散佚无传;《要案存录》尚留残卷及1927~1937年间由其学生所录之门诊医案。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夏枯草——冬至萌苗,夏至干枯

下一篇:眩晕症中医用药常法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