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肺系病证辨治勾要

肺系病证首当辨其外感内伤,两者又有主客交浑的情况。外邪犯肺以宣通为主,内邪伤肺以肃降为顺,互有关联。治肺重在治气,但勿忘治血。肺病阴伤者多,进而阴伤气耗,阳虚者少,阴伤及阳可见肺阳虚证。临证既应辨清寒热虚实,又要识其兼夹与转化。上盛下虚,肺肾同病者难治。还要重视肺病与他脏的整体关系。

外感内伤可以交浑为病

肺受气于天,吸清呼浊,内为五脏华盖。故外感六淫多先伤肺,内伤诸邪亦多干肺,这是不同于其他诸脏之处。为此,临证首当辨其外感、内伤。但进而言之,两者又有主客交浑并见的情况。如虚体感冒有气血阴阳之别,不同于一般感冒应用辛温、辛凉之剂。气虚者当补气以固表;血虚者应养血以助汗,此即夺血者无汗之意也;阴虚者滋阴以为汗;阳虚者助阳以透汗。它如肺痨本在阴虚,但在阴虚的基础上可见痰热(火)、痰浊。笔者曾见一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每逢秋季则发咯血,表明内燥与外燥互有关联,内外相引发病。肺炎虽然多属风温,但与内伤宿疾也有密切关系。曾见一例李姓患者,近五年来均有发病,证见胸痹症状,不同于一般的风温,与其素体痰浊偏盛极有关系。于此可知,外感未必皆实,内伤未必皆虚。概言之,与禀赋不强、体质差异、原有宿疾均有密切关系。临证必须根据其主次缓急辨治。特别要厘清证似外感,实属内伤,或证似内伤,实为外感的表象,如成人斯蒂尔病、无名热;湿温“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的假象(《温病条辨》),以免误判。

外邪犯肺以宣通为主,内邪伤肺以肃降为顺,两者互有关联

在正常情况下,肺气的宣通与肃降,升降相因,是其本能,若肺失宣通或肺失肃降则为病。但肺气不宣与肺失清肃两者又互有影响。外邪犯肺,邪闭肺气,则肺气不能宣通,内邪伤肺,肺气不利,则不能肃降。故治外当以宣通为主,治内应以肃降为顺。《医宗必读》说:“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当予辛甘散邪。”与“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有异曲同工之妙。若妄予清降之品反致遏邪,甚则“久咳成劳”,变生他病。既往曾见一例久咳患者,前医投补肺润肺之品,反见咳重声哑,乃用三拗汤加味,宣肺透邪,两诊即愈。据此,可以认为外感咳嗽即使久延,只要没有明显的风热、燥邪、肺火、痰热证候,俱应以宣散为第一要着。

肺失肃降久延可见邪热乘肺,肺气上逆。外因风热燥邪上受,或寒郁化热;内因肺火(实、虚),邪热壅肺。既可见于外感新病,也可因内伤慢病久延所致。治疗应以清肃为大法,药用桑皮、前胡枇杷叶、旋覆花苏子等。病因风热者清散,风燥者清润,肺火盛者清肺降火,痰热内炽者清肺化痰。切不可妄用辛热宣散之品,而致助热伤津。如薛立斋论咳嗽说:“有肺伏火邪,腠理不闭,风邪易乘,遇感频发者,当兼清火,若数行解散,则重亡津液。”即系指此而言。

肺失宣通与肺失清肃虽然病理表现有别,但又相互为患。如外感风寒郁肺化热,而表寒未解,或因平素肺有蕴热,外受风寒,表现外寒内热(寒包热)证者,治当宣肃并施。属于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多取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并用,量其寒热的主次配伍;属于肺经痰热素盛,复加外寒束表者可用定喘汤,麻黄与黄芩知母之类合用。

治气为主,同时勿忘治血

肺为多气少血之脏,主一身之气,升降互动,出入有序,故外感内伤诸病,无不先伤肺气。此即内经所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是也。故治肺重在治气,用药宜辛,但证有虚实,治非一端。实者用辛苦温开泄肺气,药如麻黄、桂枝杏仁紫菀生姜;虚者用辛酸甘法敛补肺气,药如人参甘草白芍五味子乌梅。具体言之,肺实当泻肺泄壅,药如葶苈子、桑皮、莱菔子等,肺虚当温润柔养,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款冬等。

另一方面又当注意治气勿忘治血。因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血涩,气热则血溢,气寒则血凝。特别是诸多慢性肺病,多有久病入络的共性,络痹血瘀尤为多见。就外感急性病而言,如大叶性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病引起的咳血咯血,用凉血止血法难效者,采用祛瘀止血法,出血能止。既往曾遇到一例肺结核反复咳血的患者,用一般常法无效,审其血出紫暗有块,并见胸痛、发热等瘀象,用血府逐瘀汤花蕊石、失笑散、三七、醋大黄之类血竟得止。证实了离经之血阻滞络脉,血行不畅,即为瘀血,可致出血不止的说理,是符合临床实际的,但辨证必须精准。又如病属风温范畴的肺炎,在恢复期,病灶消散缓慢者,加祛瘀活血通络药,如桃仁红花郁金、三七、旋覆花、茜草根,可以加快炎症的消散和吸收。它如支饮喘咳病久,邪实正虚,肺肾俱伤,痰饮阻肺,肺气不利,不能宣布津液,“血不利则为水”,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症见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心慌动悸,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舌质紫蓝,脉来结代不调,颇类现今所指的慢支、肺气肿、心衰重症,有水肿、肝大、紫绀者。治疗可在补肺纳肾、温阳化饮的基础上,配合理气活血化瘀通脉药,如桃仁、红花、丹参泽兰苏木马鞭草姜黄、郁金、沉香水蛭等祛瘀活血。

肺病阴伤者多,阳虚者少

肺为娇脏,其性清虚而喜濡(煦)润,不耐寒热,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为病。故肺之虚证多以阴伤为主,如丹溪说:“痨瘵主乎阴虚”。临床多见在阴伤的基础上,进而气虚,表现阴伤气耗之证,且应注意因病而异,区别阴伤与气虚的主次,及其动态变化,把握其兼夹。阴伤者每兼痰热、郁火;气虚者多夹痰湿、浊瘀,当兼顾并治。鉴于肺之阴伤气耗证多在久病的基础上形成,还当结合原发疾病治疗。用药宜轻柔濡润,不宜辛香燥热,亦忌厚味滋填。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鳖甲、知母、太子参西洋参等。至于肺阳虚证,多在久病迁延,阴伤及阳的基础上转化成为肺痿虚寒证,表现为肺气虚冷,咳吐浊唾涎沫,治当温肺益气,辛甘助阳,用甘草干姜汤之类。这类病变涉及现今肺纤维化、肺硬变、肺不张等。临床虽较少见,但不可忽视。

注意寒热虚实之间的兼夹与转化

临证辨清寒热虚实,识其不同病性,是治病求本的依据。肺实多为感受外邪,痰瘀气壅,治当祛邪利气、化痰消瘀,寒者温宣,热者清肃。肺虚多属阴伤气耗,治当滋阴补气。临证必须注意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每见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情况。如客寒包热,肺有伏热,寒邪束表,又当解表清里,宣肺化痰。药用麻黄、细辛、干姜配合石膏、黄芩;若肺气虚弱,痰浊壅盛,久病络瘀并见者,酌配人参、黄芪、葶苈子、苏子、白芥子、桃仁、红花、广郁金等。

上盛下虚,肺肾同病者难治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肺气根源于肾,肾能助肺纳气,故有“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之说。喘咳病因痰邪壅肺,肺气上逆者,属于肺实之证;肺气虚弱或肾虚不能摄纳肺气,以致肺不主气,肾不纳气者,属于肺和肾的虚证。在肺有实有虚,但以实证为多见,其虚者则常关系到肾,所以对喘证的概念是“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若临证见到肺实和肾虚并见的夹杂证候,称为“上盛下虚”。多见于痰饮、喘哮、慢支、肺气肿、肺心、心衰因感染而诱发的病例。由于病多反复久延,肺肾两虚,肺气虚则气不化津而为痰,肾气虚则水泛成痰,或因脾肾阳气俱虚而致痰饮(寒痰、痰浊)上逆蕴肺;甚则表现肾阳虚于下,痰热阻于上,或肾阴虚于下,痰浊壅于上的情况,不但上实与下虚并见,而且寒与热也是错综为患。由于正虚极易复感外邪,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以致盛者愈盛,虚者愈虚,发生喘脱危候。

所谓“上盛”是指痰邪壅阻肺气的一类证候,如喘咳气逆,痰多,喉中痰鸣有声,胸闷不能平卧。在具体表现上还有痰饮(痰浊)和痰热的不同,或伴有外感形证。所谓“下虚”主要是指肾不纳气的一类证候,如气喘动则为甚,短气不足以息,呼多吸少,吸气不利,面浮足肿。甚则出现心肾阳气虚衰的重证,全身水肿,腹大,面唇青紫,头汗,足冷,烦躁不安,或神昧不爽,脉沉细数,模糊不清,或见结代。但亦有表现阴气衰竭,症见咳呛气促,面部潮红,心烦内热,汗出粘身,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者。

对于“上盛下虚”证的治疗要点有三:(1)疏泄其上,补益其下。一方面疏邪利肺,泄降痰浊。寒饮伏肺者温化,痰热蕴肺者清化,痰气壅结者泻肺逐痰,降气开结。另一方面补肾纳气。阳虚者温养,阴虚者滋养。(2)要衡量上盛与下虚的主次轻重,寒热的错综互见,正确区别标本缓急,适当处理,酌情兼顾。(3)对危脱重证表现心肺阳气衰于上,肾阳竭于下,孤阳浮越者,当回阳救逆,如阴阳俱竭者,应救阴回阳。

治疗“上盛”祛痰利气的常用药物有:苏子、款冬花、紫菀、白前、旋覆花、法半夏、橘红等;痰浊壅实者配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寒饮偏盛者配干姜、细辛、桂枝;痰热蕴肺者酌配桑白皮、海蛤粉、黄芩、知母、瓜蒌霜、天花粉射干、雪羹汤(荸荠、海蜇)之类;气逆于上者酌用紫石英磁石代赭石、沉香以镇纳之。治疗“下虚”补纳肾气的常用药物有:山萸肉、熟地、胡桃肉、紫河车、五味子、冬虫夏草诃子;肺肾气虚者合人参、党参、黄芪;肾阳虚甚酌配制附子肉桂补骨脂钟乳石鹿角(胶)、蛤蚧;阴虚明显者酌配生地、麦冬、天冬、玉竹、沙参、龟板胶、当归等。

在处方的选用方面,肾阳虚而痰邪壅肺者,可仿苏子降气汤,据证酌配温化或泻肺逐痰药,并可另吞姜半夏、紫河车、沉香粉剂;肺肾阴虚而痰壅于上者可仿金水六君煎,痰盛者可参入祛痰利气类药,痰热者伍以清化药。属于下虚为主的则当补肾纳气,参以祛痰利气类药物,肾阳虚者用右归丸(饮)、金匮肾气丸;水泛成肿者取济生肾气丸;肾阴虚者用左归丸(饮)、麦味地黄丸。喘促严重者予人参胡桃汤、参蛤散,配合重镇纳气类药。见亡阳喘脱者,用参附龙牡汤,另吞黑锡丹;如阴气衰竭者予生脉散,阴阳俱竭者当同时兼顾。

重视肺与他脏的整体关系

肺气贯百脉而通它脏,病则互为影响。肺脾同病,脾虚气弱,土不生金,治当培土生金,药如参苓白术散;其实者脾湿生痰,上干于肺,治当燥湿化痰,如平胃二陈汤。肺肾同病,阴虚当保肺滋肾,用百合固金汤,夹痰热者佐以清化;气虚应补肾纳气用右归丸,夹痰饮者佐以温化。肝肺同病,木火刑金,当清肺泻肝,用加减泻白散;金不制木者,应清金制木,滋肺平肝,用沙参麦冬汤。肺心同病,治节无权,心肺阳虚当温阳益气,用补肺汤、参附汤;若见气滞血瘀,则应佐以活血通脉;如肺热传心,则当清心开窍,用清营汤、安宫牛黄丸。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香肠嘴”的中医治疗

下一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