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疼痛验案
1977年10月2日,一女性患者求诊,自述:既往曾患胃疼,多处求医,皆诊为:“慢性胃炎”多次治疗时愈时疼,但未大发作。于一个月之前空腹吃软柿子数个,食后即感胃内不舒,隐隠作疼,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不能进食,稍进食则疼甚,每顿只能服稀粥若干,服后即疼,服药无效,延续月余。后经某医院钡剂x綫透视,发现胃内有两个如鸡蛋大小不等的异物,推之活动,诊为“胃柿石”,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恐惧,要求中医药治疗。
刻诊:精神不振,呈慢性痛苦病容。触其腹柔而软,剑突下微隆起,可触及一个如鸡蛋大小的包块,质硬,推之移动,加圧而不消散,肝脾未触及。脉沉迟有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辨证:脾胃虚寒,脾阳不运,积滞停留,聚结不散,盘结于腑。
治则:宜消积醒脾开胃,佐以行气散寒之法。
处方:鸡内金(研细,分2次冲服)30g,焦山楂30g,大黄15g,梹榔15g,川朴12g,苏梗12g,良姜10g,白术12g。1剂水煎分2次服。
10月4日复诊:患者述:每次服药后约,2小时左右,自觉胃内上下滚动,欲呕不出,烦闷不舒,如此持续约30分钟左右,胃内缓缓平息而舒适,有飢餓感,当即飲稀粥约300亳升,飲后无疼感。第二天大便1次,初成形,后成糊状。又继上方增损3剂,症状皆除,复查胃内异物消失。1988年4月追访体重増加,一切良好,无复发。
胃柿石属中医学癥瘕积聚的范畴。因寒温失调,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使气化升降失职,则腹脹嗳气。空腹胃中空虚,柿子性寒味甘涩,停留胃中。寒凉食物与脏腑之气相搏结不散,而成积聚,积久而成积,积久不散,窂固盘结,而成结石。古人谓:石胆(石蛋)。现代医学认为:“柿子含有糖和鞣质,鞣质与胃酸可凝结成块,留滞于胃内不易分觧,形成胃柿石。”符合中医“癥瘕积聚”症,故出现腹部胀满、嗳气、疼痛、呕吐等类似“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症状。《诸病源候论》说:“积聚痼结者是五脏六腑之气已积聚于内,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固盘结者也,若久即成癥。”治疗本着“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的原则,给于消积攻坚、开胃行气之法。方中鸡内金有破坚消积之力,能消五谷,化丹石,使胃内柿石消散。张錫纯说:“鸡内金,鸡之脾胃也,对瓷、石、铜、鉄皆能消化也。”川朴、苏梗降气,配焦山楂,大黃,梹榔消积聚,化瘀滞以助鸡内金消积之力,促使胃柿石溶化分解向外排出。良姜,白术,健脾胃,温中散寒,暖胃止疼。
积聚食滞症验案
张某,男,14岁,学生。于1963年2月24日初诊。患儿曾于1962年中秋节时空腹吃柿子2个,食后自觉不舒。此后时常说腹痛,且饮食渐减少,病情逐日加重,身体虚弱,食则腹痛更甚,近几个月来症状日益加重。经多次治疗无明显效果。吞钡、X光透视,诊为胃内异物,建议手术治疗,其父母不同意,而要求中药治疗。触诊:脉沉而无力,腹部平软,上腹部压痛明显,可触及如梅杏大之包块一个,质硬,推之移动。症状及体征再结合病史诊为胃柿石。检查,患儿发育良好,营养欠佳,形体较瘦,神疲无力,懒于动作。
辨证:积聚食滞。
治则:宜以消积散滞治疗。
处方:自拟消滞汤:鸡内金15g,焦楂30g,大黄15g,水煎,冲红糖服之。
服药半小时后患儿自觉胃内不适、烦躁、欲呕,持续约2个小时,欲解便。便后,突感舒畅,欲进食,第二天继服1剂,服后食欲增加,无痛感,精神好,再次腹部触诊,未触及任何包块,后作胃肠透视,报告未见胃内异物。再以调理脾胃之法,以善其后。
胃柿石多系空腹食柿引起,柿中鞣质较多,遇胃中之酸而凝聚成块,坚而不化如石,故谓之胃柿石。“消滞汤”中鸡内金,焦楂以破坚消积,大黄增强肠蠕动,为消积聚癥瘕之要药,有将军之称。诸药相辅相成,消坚实破积聚之力更强,故能将胃柿石之沉寒痼疾消除。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