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一
黄某,女,58岁。1991年7月16日来诊,患者在一个半月前常于夜间低热。一个月前突然高热昏迷,在某医院内科治疗,进行各方面检查,组织会诊两次,均未查得发病原因,用过大量消炎药、激素药未有效,患者一直处于高热昏睡中。当时病人昏睡,呼叫未应,但能慢慢睁开眼睛一下,又旋即闭眼。全身灼热,体温38.7℃,尚在敷冰。面部、唇舌红赤,无舌苔,舌尖有许多瘀点。小便短赤,大便1周未排。脉细数。处方:①每天温开水研化安宫牛黄丸1粒,慢慢喂饲。②羚羊角5克(另炖),石膏80克,知母10克,黄连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西洋参10克(用羚羊角另炖)。当晚煎服1剂,次日上下午各1剂。
第2天上午二诊。述服药当天,体温均在38℃左右。呼患者名字,能睁开眼睛1~2秒钟,上方再治疗2天。
三诊时,病者能睁开眼睛,问是否头晕、胸闷热、口干、口苦,能轻轻点头。面部、唇舌红赤稍退。上方改为每天煎服1剂,服2剂。
四诊时,病者清醒,能小声交谈,诉头晕,全身乏力,口干、咽干,胸闷热。面部、唇舌红赤已退,体温在37.5℃左右。去安宫牛黄丸,服上方3剂。
五诊时,病者能起坐,对答正常,声低,头晕,乏力,口干,胸闷热消失。进食少量菜汤、稀粥,脉细缓。处方:西洋参12克(另炖),麦冬12克,石斛12克,熟地10克,丹参10克,丹皮10克,黄芪10克,五味子5克,日煎服1剂。
六诊时,病者能到室外散步,睡眠、饮食、二便基本正常。舌苔薄白,脉细缓。上方服5剂。
第10天后病人家属电告病人身体康复。
本例高热昏睡,是实热与虚热夹杂,扰乱神明,首要应退热醒神。方中用安宫牛黄丸,能清热开窍化痰。此药高热神志不清时用,热退神清停用。汤剂中用白虎汤、六一散化裁加羚羊角,清退暑热之实热。本病未入院前有夜间低热,入院后又长时间高热伤阴,舌红无苔,脉细而数,可知有虚热,因而方中用西洋参、生地、玄参、石斛、知母等养阴退虚热。病有气阴两虚,用西洋参甘凉益气养阴甚宜,热退以后,以益气养阴、凉血活血善后。
病案二
黄某,女,53岁,于1996年8月10日来诊。有高血压病史8年。29天前在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入住某医院内科,诊断为出血性脑中风,入院后一直昏睡。当天上午病人转中医院治疗。现在面部红赤,唇红燥裂,舌质红,舌尖边有许多瘀点、瘀斑,苔黄厚腻,口臭。
病人神昏,呼叫其姓名不应,但能慢慢睁开眼睛3~4秒。全身发热,体温38.2℃,左侧肢体偏瘫,腹胀,大便1周未排,导尿,小便短赤,脉弦滑数。处方:①每天温开水研化安宫牛黄丸1粒,喂饲。②石膏80克,知母10克,羚羊角5克(另炖),黄芩10克,黄连10克,胆南星10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赤芍15克,水蛭10克,地龙12克,秦艽15克。日煎服2剂,喂饲。③大黄20克,芒硝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每天1剂,煎后微温灌肠。
二诊时,病者热稍退,体温37.9℃,面部红赤稍退,神志清醒片刻。灌肠排出大便污臭,腹胀稍减。仍每天温开水研化安宫牛黄丸1粒,喂饲。同时服用处方②,日煎服2剂,喂饲。
三诊时,病人清醒,低声说话断续。诉头晕、头痛、胸闷、口苦、口干、全身乏力、喉间有痰。上方再用2天。
四诊可见病者神清,热退,面部红赤、唇舌干亦退,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去安宫牛黄丸。汤剂日煎服1剂。请针灸医师针灸。
五诊可见病者神清,正常交谈,诉头痛头晕明显减轻,口苦口干消失,纳差,全身尚乏力,左侧肢体酸痛、麻痹。处方:秦艽15克,生地12克,水蛭10克,地龙15克,全蝎10克,蜈蚣10克,赤芍15克,丹参12克,桑枝30克,山楂15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日煎服1剂。
六诊时,病者能在家人搀扶下站立,左手能抬高至胸,头不晕不痛,纳差增加,二便正常。处方:黄芪50克,仙鹤草5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水蛭10克,地龙10克,秦艽15克,熟地15克,怀牛膝15克,络石藤30克,路路通15克,党参12克,日煎服1剂。
七诊可见病者左手能端碗,睡眠、胃纳二便正常,要求出院。上方带30剂回家,每天煎服1剂。
30天后家人电告病人身体康复。
本例为风、火、痰、瘀互结,扰乱神明,致昏睡29天。该证首要醒神,是安宫牛黄丸适应证。汤剂以祛风、清热、化痰、凉血、化瘀为主。一诊立即用大黄、芒硝等煎后保留灌肠,意在引风、火、痰、瘀下行,上病下取。热退神清后,以大剂量黄芪、仙鹤草配活血、化瘀、养血、通络之药,起肢体萎废,使活动自如。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