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学术研究学科(以下简称“本学科”)是以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其辨证论治体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现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三个中医临床基础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点,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1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重点学科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力促进了仲景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原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1年11月,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担任首届和第二届主任委员。王庆国接任第三、四届主任委员,李宇航接任第五届主任委员,陈明接任第六届主任委员至今。28年来,仲景学说分会始终以学术研究为核心,成功举办27届国内外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9届国际仲景学术会或高端论坛,打造了一个国内外仲景学术交流平台,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二级分会。分会委员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含香港、澳门特区),团结协作,在理论研究、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有力地促进了仲景学术的发展与提高。

古籍整理 奠定学科发展基础

仲景著作的版本校注是研究其学术体系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加强古籍整理研究的指示,国家卫生部于1982年制定出《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于同年6月在北京召开“中医古籍整理规划会议”,经过专家共同讨论,决定将包括《伤寒论》在内的十一部中医古籍作为卫生部部级重点中医古籍整理项目。《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著作的校注整理,分别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何任教授领衔,通过版本考察、文字校勘、训注疑难、并阐发奥义,整理出版了《伤寒论校注》《金匮要略校注》,《伤寒论校注》荣获1992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部著作既汲取了历代研究成果,又体现了现代研究成就,被奉为学习研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标准本,近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伤寒论》《金匮要略》各级各类规划教材、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等,原文皆以《伤寒论校注》《金匮要略校注》为底本,并大量引用了其中的研究成果,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教学 培养大批高级人才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历来都是中医教育的核心,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它们构建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涵盖了中医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辨证论治的综合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全国创办中医药院校以来,李培生、刘渡舟、何任、李克绍、李克光、陈亦人、柯雪帆、万友生等众多学科前辈,带领学科专家,开编撰《伤寒论》《金匮要略》讲义之先河,奠定了两门课程国家统编教材之体系。70年薪火传承,学科专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编写出版五版、六版、七版、新世纪创新教材、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本科和研究生规划教材计50余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精心育人、追求卓越,建成一大批教育部或省级精品课程或资源共享课程,形成了两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一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教学团队),6人荣获“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产生诸如“紧密结合临床、科研,创立《伤寒论》教学新模式”等一大批教学成果,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创新 探索经方配伍规律

仲景学说的理论阐释和经方临床应用是本学科的传统和优势研究领域,多年来累计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00项,年均发表论文500余篇,研究领域包括原文训诂、阐释、药证、方证、六经辨证,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病证规律、加减规律、配伍规律,仲景学术流派及名医名家思想整理等等,获部局级以上奖励40余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8项。尤其是“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针对经方作用机制与配伍不清、加减化裁不规范等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团队,以半夏泻心汤、桃核承气汤等7首代表性经方为模板,针对临床常见的11种疾病,从临床运用和基础研究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经方现代应用可遵循的规律。经过近三十年的联合攻关,取得可喜成果:提出了“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的经方配伍规律研究思路;发现并总结了“组方变化,重在方元”的经方临床应用化裁规律;创建了泻热逐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新治法;发展了经方治疗风湿痹痛的诊疗思路与方法。该项目荣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的拆方研究方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考证实测 规范仲景方药比例

仲景方配伍法度严谨,用药精专,疗效卓著,但因其药物的度量衡属汉制,与现代有很大差异。虽然历代学者对仲景方药物剂量折算问题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因研究方法的不同等,至今尚未定论。本学科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等项目资助下,采用文献考证与实测相结合、药物品种复原、数理统计学等综合方法,提出了古方剂量折算比例应从度量衡折算角度和当时药物常用剂量换算角度分析考证的研究方法,开展了汉至清代容量、长度及重量单位制及单位值、东汉度量衡如尺、升、两等计量单位的考证研究;文献研究与现代实测技术相结合,在对药物品种、产地、炮制法的古今差异进行的考证基础上,完成了经方中大部分非衡量单位、特殊计量单位药物进行实物测量,探求其用量。完成了汉代度量衡的文献考证和汉今度量衡折算标准的研究,研究成果通过行业专家论证,成果写入“十二五”“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和“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完成了行业推荐标准《仲景方用药度量衡古今折算标准》和《伤寒论方配伍比例标准》送审稿,为临床基于经方本源剂量与比例、灵活加减应用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以后制定国家、甚至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

继承发展 打造新药创制平台

仲景方在临床各科均得到广泛应用,亦有很多经方名方已通过剂型改革为成药被广泛应用,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制的圣堂都美丸治疗痤疮,已在临床推广使用。山东中医药大学总结出清营抗感汤治疗营热外感协定方、李克绍调胃肠以安心神方、基于“人瘤并存”的理念,创制汤丸结合抗癌系列方,并开展《伤寒论》《金匮要略》数据库建设,以应经方开方应用之需等。广州中医药大学总结桃核承气汤辨治糖尿病经验,创制“三黄降糖方”用于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疗效卓著。

清开灵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早年创制的中药注射剂,来源于经典名方“安宫牛黄丸”,疗效肯定,主治范围广,但同时由于其制备工艺水平的限制,临床存在者不良反应。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清开灵组方中的四种成分是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成分。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制出了具有溶栓、神经保护、抗炎等多种功能的,符合现代质量标准的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团队通过对三草降压汤进行研究,揭示了其降压、稳定血压和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特点,建立了成分明确、质量可控、疗效确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新药标准。研究团队还率先开展了基于中药化学成分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生物学研究,自主构建了高血压、缺血性中风和哮喘等重大疾病的中药新药创制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术传承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仲景学术的生命力在于临床,早在学科成立伊始,学科就汇集了刘渡舟、李培生、陈亦人、李克绍、何任、裘沛然、柯雪帆、杜雨茂等众多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享誉海内外的国医泰斗,他们毕生致力于传承、创新、发扬仲景学术,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本学科非常重视名家学术思想传承,在全国各地申请建立多个“名家研究室”“名医传承工作站”。在国家和各省市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支持资助下,本学科名医名家学术思想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形成“燕京刘氏伤寒流派”“齐鲁伤寒流派”“龙江学派”等仲景学术流派。在经典传承及人才培养方面卓有成效,实现教学、科研与医疗协同发展,临床实践支撑课堂教学,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

继续教育 促进仲景学术传播

以本学科著名专家学者为主讲人,通过主办经典理论与经方临床应用研修班、师资培训班等继续教育项目,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仲景学术的发展。

2010年以来,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级教育项目中,以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应用、四大经典临床应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等为培训内容的研修班的共计有40余项,彰显了仲景理论、经方在治疗常见病、疑难病中的优势和特色。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大经典国家级教学团队承办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伤寒论》全国高级师资培训班、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的“临床回归经典-伤寒论临床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运用”等项目,荣获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多次奖励;举办的全国经方运用高级研修班暨国际经方班,获得广大学员好评,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继续教育品牌。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录制《伤寒论》视频光盘,深受广大学者喜爱。

进入新时代,仲景学说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领导下,始终坚持“团结求实、继承创新、普及提高”的方针,致力于仲景学说的学术传承和发展,齐心协力,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医疗服务、科学研究等领域全面开展多层次的深入研究,为继承和弘扬仲景学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图说海洋本草之鲟鱼

下一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