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五运六气入门之阶梯——《五运六气入门讲记》序言

近日,已故当代新安医家吴锦洪(1917—2005)所著《五运六气入门讲记》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

承新安 重“运气”研究

我与吴锦洪都是安徽人,都研究新安医学。新安医学属于徽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始于晋宋,鼎盛于明清而流传至今。1985年冬,安徽省新安医学研究会成立,为系统发掘整理新安医学,弘扬学派,启迪新知,我与吴锦洪、王乐匋、余瀛鳌等提议编辑整理《新安医籍丛刊》,共20多卷,约1500万字,可谓搜罗宏富,卷帙浩繁。如今吴老已逝世十多年,《五运六气入门讲记》书稿由陶国水等同志整理。看到中医药界年轻一代成长,能把中医药精华继承、发扬,感慨万分。

吴锦洪从医64载,在中医文献、临床、教学诸方面多有造诣,尤其对《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下了很大功夫,这也是与新安医家一脉相承的。明代新安医家汪机(1463—1539)是“培元派”的创始人,其倡发“营卫统一气论”,治病以擅长使用参芪培本固元著称。汪机对五运六气的研究很深,还著有《运气易览》一书,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予以全文收录;罗美所撰《内经博议》对五运六气、阴阳五行等理论做了探索;吴谦的《医宗金鉴》有“运气要诀”;王勋的《慈航集三元普济方》、许豫和的《怡堂散记》中都记载了很多临床应用五运六气的经验。

重经典 助力“运气”研究

翻阅《五运六气入门讲记》一书,整体框架合理,对有关五运六气的一些基本概念论述详略得当,同时对易学内容作了很多介绍,“医易简说”一章介绍了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等知识点。我常说要真正搞懂《黄帝内经》必须要先学习《易经》,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我们常说“医易同源”,易学与中医学关系密切,明代医家张介宾说过《易经》为外易,《黄帝内经》为内易。而现在很多人对这一知识点是缺失的,需要补课,此书能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当然还要学习《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不懂这些也就难以读懂《黄帝内经》。

经典的学习和传承是必须的。中医世代传承都离不开经典传承,传承经典的一个核心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集医学、哲学、天文、地理、数学、气象、社会学之大成的巨著,它不仅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而且体现了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始终被中医奉为瑰宝。《黄帝内经》十分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主要在“天元纪大论”“五常政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至真要大论”“六元正纪大论”“气交变大论”等七篇,再加上《素问遗篇》的“刺法论”和“本病论”,共有九篇,相关条文还提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等临床诊疗原则与要求。

张仲景在《伤寒论》168条白虎汤方后注云:“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因白虎汤属寒凉之剂,秋后冬寒之时,人体阳气内敛,故慎用为妥。李东垣亦秉“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经旨,提出“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充分认识到人体疾病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养生应顺时而为。

我一贯重视《黄帝内经》的研究,有幸成为《黄帝内经》专业全国第一批七个研究生导师之一,一直以《黄帝内经》指导中医临床,对中医医学地理学、中医时间医学、医疗气象学、五体痹病、五脏痿病等都有专题研究。

为“运气”学习铺入门之阶

对于五运六气这门学说,历史上时有争论,甚至有反对者,但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的态度值得借鉴,张氏有言:天有天符,岁有岁会,人得无人和乎!能先觉预防者,上智也,能因机辨理者,明医也;既不能知,而且云乌有者,下愚也。然则,运气之要与不要,固不必辩,独慨乎知运气者之难其人耳。由此言之,则凿执者本非智士,而不谕者又岂良材。二者病则一般,彼达人之见,自所不然。故善察运气者,必当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而运气之道亦然,既得其义,则胜复盛衰,理可窥也。随其机而应其用,其有不合乎道者,未之有也。”

五运六气学说,由于相关经文其文古老,其理深奥,学起来颇有不易,吴老这本《五运六气入门讲记》可作入门之阶梯。我们要把《黄帝内经》里面的精华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还要守正创新,造福人类,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未敢抱经国治世之宏愿,但常怀拯疾济羸之仁心”,书此与诸位共勉。(李济仁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嫘祖种桑养蚕“送”中药

下一篇:诗词中的甘肃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