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贾治中:清代药性剧是中医药科普创举

贾治中

1990年前后,山西中医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主任贾治中教授从太原旧货市场上淘回一本《群英会》钞本,内容是以中药药名为角色展开剧情演绎。那时教学任务繁忙,他并未细审这本书。1992年冬,贾治中将《群英会》与几种古代本草书籍逐条对勘,发现此书具有较大的科普价值,又是寓教于乐的戏曲形式,十分难得。于是他便开始校注此钞本,同时又展开了其他版本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至今已20余载。2013年7月,贾治中与杨燕飞所著《清代药性剧》一书出版。

贾治中收藏六本药性剧书影

偶得一书,启一段收藏之旅

贾治中收集到的第一本《群英会》为道光十四年钞本,注有“十字梆子腔”字样。据贾治中介绍,梆子戏最早起源于山西、陕西交界的地区,历史上称作“山陕梆子”。清代,尤其是康熙、乾隆以来,我国戏剧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地方戏曲百花齐放,内容也不断拓展,药性剧就是新形式与新内容结合的创举。这是中医药学第一次借助戏剧舞台来表现自己。因为贾治中所收集的各种版本或曰“药书梆子腔”,或曰“药性梆子腔”,都是戏剧的形式,因此他统称其为“药性剧”,以别于历史剧、神话剧等。

在此之前,明末清初的章回小说《草木春秋演义》也是以中药药名编写的,在当时影响较大。但其中只有中药名,未涉及药性知识,因此并不具科普价值。与之不同的是,《群英会》一共收录了460余种中药,数量已超越了大多数明清医家编著的本草著作,其中每味中药都讲了药性、功用,且紧密贴合角色定位及剧情铺展。相比过去的通俗本草作品,药性剧可唱可诵,诗词歌赋,说唱逗打,表现手段丰富,对中药介绍得更全面。

20多年间,贾治中收集到的药性剧有6个版本,分别为:道光十四年钞本《群英会》、道光十九年钞本《药会图》、民国十九年印本《说唱药性巧合记》、道光十年钞本《药性赋》、道光二十八年山西乔致远堂钞本《药会图》、民国十八年山西灵石一槐陈棻钞本《药会图》。目前这些版本均在山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展出。

贾治中指出,流传至今的药性剧版本众多,传抄致误或増删改易均不可避免,给研究带来了不少困难。贾治中收集到的《群英会》《药性巧合记》等八回本,以及《药会图》《草木传》等十回本,内容相似度很高,惟剧名不同。如在河北流传最广的是八回本的《药性巧合记》,其内容与《群英会》大体一致。以十回本《草木传》与八回本《群英会》为例,《草木传》中“栀子斗嘴”“陀僧戏姑”“妖蛇出现”“石斛降妖”“灵仙平妖”“红娘卖药”六回剧情在《群英会》中都有一一对应,其余部分则自有演绎。

在研究药性剧过程中,贾治中得到了不少帮助。夫人杨燕飞与贾治中同为山西中医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其治学严谨勤勉,在研究药性剧过程中可见一斑。凡收集到的药性剧之所有资料,包括各种影像、纸质文献以及往来信件等,大多由杨燕飞操作处理并妥善保管。其间,在哈佛大学的侄女贾宁亲自带贾治中夫妇赴该校燕京图书馆查阅药性剧相关书籍,后又专门发来燕京图书馆所藏清同治钞本《药性巧合记》书影。另得中国中医科学院郑金生教授从德国柏林图书馆摄录并电邮发来的《药会图》四种钞本之全部书影,以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赵怀舟先生从网络下载的多种药性剧钞本及印本的影像资料。这些对《清代药性剧》的出版,都有很大的助益。

意外发现,探药性剧前世今生

在校注和收集资料过程中,贾治中发现《蒲松龄集》里收录的《草木传》,内容与《药会图》相似度极高,这引起了他的关注。《蒲松龄集》把《草木传》放到了附录部分,细读内容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错误。当时山东的蒲学研究引人瞩目,很多人认为《草木传》为蒲松龄之作。

贾治中经过一系列考察、研究,发现并非如此。首先,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本《草木传》的单行钞本署名蒲松龄;其次,蒲松龄并非精通中医学之人,也未有行医经历,虽有医学相关作品,但大多是从别处截录的,且《草木传》为梆子戏剧本,和《蒲松龄集》所有其他剧作风格迥异;再者,梆子戏流传到山东较晚,蒲松龄在清初就去世了,早于梆子戏在山东流行前。此外,中国台湾学者刘阶平、新加坡学者辜振甫等也考据过《草木传》作者是否为蒲松龄,答案均为否定。

在贾治中收集的道光十九年钞本《药会图》中,有一篇署名“邱世俊”的序,序中提及此书乃晋人儒医郭秀升所创。同时还有一篇郭秀升自序。在民国十八年陈一槐抄本郭氏自序文末有“嘉庆十三年古晋亚(“壶”字的笔误)关郭廷选秀升昏序于直隶满城县官署编次”之句。后来在山西收集到的清代药性剧版本多为十回本《药会图》,但并非每本都有这两篇序言。迄今所见诸多《药会图》版本,但凡有署名,均为郭秀升。其他(包括不同名目的钞本)的署名至今未见。因此关于《药会图》的作者,其实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由《药会图》的序言可知,郭秀升是位儒医,与邱士俊为故交。据河南宝丰县县志记载,邱士俊曾任宝丰县知县。在创作《药会图》之前,郭氏与邱氏曾探讨过《草木春秋演义》,感叹其只有药名,没有讲药性,认为应该加以改进,让中药药性真正有所体现,以达到科普的效果。郭秀升是山西壶关人,于嘉庆十三年在河北满城写成《药会图》。他曾在河南、河北两地待过,但故乡是山西壶关。2008年,壶关县志办曾会同该县文联的领导对郭廷选的家世和后人作过深入调查,未有结果。此外,贾治中还写了一些相关的探讨性文章发表在《中华戏曲》《戏曲艺术》等期刊上,阐释了关于药性剧的作者问题、写作时间、意义和价值问题等。

苦心经营,辟药性剧表演形式

在采访过程中,贾治中提出了关于药性剧的一个疑惑,那就是这种传统医学与地方戏曲巧妙结合的艺术,有没有人曾经把它搬到舞台上。《药会图》写完后,首先在北方地区流传很广,一直到民国时期还有人在传抄。但到底有没有真正被搬到舞台上表演过,现有资料对于这个问题是说不清楚的。2011年夏天,“华夏药都”河北安国市与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联合拍摄的《药都传奇》,就是以《药会图》作为蓝本的。

近几年,山西中医药大学曾先后尝试将药性剧搬上舞台,或由学生排演,或与某戏校合作。最初的尝试困难重重,演员的选择、经费的筹集等都是难题。后来,在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山西省孝义市政府和孝义市中医院等的协助推动下,于2014年4月在孝义市召开了《药会图》皮影戏的排演工作启动会。之后,即开始了《药会图》的皮影戏排演。彼时数家新闻媒体曾先后做过追踪报道,北京主流新闻媒体记者组曾观看了该剧1~3回的演出。后因经费和管理工作的某些缺失,该剧仅排演了1~4回及一部宣传片,即告暂停。

关于接下来的打算,贾治中希望将皮影戏排演下去并有完满的结局,能让学生在校园里以灵活的形式排演药性剧。艺术的传播形式越鲜活越好,越接地气越好。医学生下乡也可以传播这种接地气的文化艺术形式,让老百姓了解更多的中医药科普知识。清代药性剧作为中医药文化科普戏剧,应该以更接地气的、人民群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表演。同时,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还需要不断探索更普适的表现形式。最后,贾治中希望药性剧能作为文化遗产落根于山西中医药大学,以便更好地保存并加以发扬。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亦食亦药话玫瑰

下一篇: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