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知名的中医大家,为我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男医生,医术精湛的女医生则少之又少,但并非没有,晋代的鲍姑就是其中的一位。鲍姑与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和明代的谈允贤被后人尊称为古代四大女医。
鲍姑(公元309-363年),名潜光,今山西长治人。其父鲍靓喜好道家养生,擅长炼丹,亦官亦道,在担任广东南海太守期间结识了来自江苏的葛洪(公元284-364年)。因两人都笃信道家和擅长炼丹,有着共同的志趣,鲍靓便收葛洪为弟子,葛洪借此得以认识了小他25岁的鲍姑。待鲍姑长大后,鲍靓将女儿嫁给了弟子葛洪,史书将此事记载为“见洪深重之,以女为妻”。
受父亲影响,鲍姑对道教同样感兴趣,渐渐了解了炼丹之法。婚后葛洪与鲍姑两人就在广东罗浮山一带行医炼丹、治病救人。有了家学基础和个人勤奋,再加上夫婿影响,鲍姑医术渐精,尤擅针灸,后成为历史上有记载的首位女针灸学家。据传,她因经常采用广州越秀山下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后人便称之“鲍姑艾”和“鲍仙姑”。
后人熟知葛洪多半是因为《肘后备急方》这部药书。事实上,葛洪还编写过多部药书,在这本书前就曾写过100卷的《玉函方》一书。严格来讲,《肘后备急方》不属于原创,书中内容与《玉函方》的内容多有重复,系葛洪摘录《玉函方》中可供急救医疗和实用有效的单验方,编成8卷共计70篇,形成了后人经常引用的《肘后备急方》。此书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对后世医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谓影响深远。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重大医学研究最开始就是受到该书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段话的启发。
与葛洪不同,鲍姑没有留下相关药籍著作,但《肘后备急方》的内容除急救医疗和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外,还包括针灸医方109条(含灸方90余条)。因为葛洪擅长炼丹和道家养生,但不擅长针灸,所以后人据此推测《肘后备急方》一书中与针灸相关的部分系鲍姑所为。换言之,鲍姑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著作,但其灸法经验、药理知识等已融汇到了《肘后备急方》中。可以说,是葛洪与鲍姑这对夫妻共同促成了《肘后备急方》一书的完成,他们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名医伉俪”。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