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中药的香与中国的文人的不解之缘

不知是药香之美吸引了中国文人,还是因为有了文人的才思与智慧,香才变得如此美妙。总之,古代文人大都爱香,中药的香与中国的文人似乎有种不解之缘。

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书画会友,以香增其儒雅;参玄论道,以香致其灵慧;衣需香熏,被需香暖;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幽窗破寂,绣阁助欢,香云一炉可畅其神而助其兴;书房有香,卧室有香,灯前有香,月下有香;伴读香、伴月香、梅花香、柏子香……,隔火之香、印篆之香……,沉香檀香、甲香、芸香……,更有合香练香,赠香寄香,惜香翻香,烧香销香,炉烟篆烟龙烟,香墨香纸香茶……确乎是书香难分,难怪明人周嘉胄叹曰:“香之为用,大矣。”

文人以香养性

中药的香能千年兴盛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首先应归功于历代文人,而最能代表中医香文化整体特色的也正是文人的香。

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中药的香为雅事,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虽不可口食,却可颐养身心。《荀子·礼论》云:“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蕊,所以养鼻也”,“故礼者养也。”先秦时即以佩香、种香修明志意,“佩服愈盛而明,志意愈修而洁”。屈原《离骚》也明言自己是效法前贤,修能与内美并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它是“审美”的,不仅仅是“芳香”,还要讲典雅、蕴藉、意境,所以有了“伴月香”,有了“香令人幽”,“香之恬雅者、香之温润者、香之高尚者”,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它还是“究心”的,讲究养护身心,颐养本性;也讲究心性的领悟,没有拘泥于香气,更没有一味追求香品香具的名贵。所以也有了陆游的“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有了杜甫的“心清闻妙香”,苏轼的“鼻观先参”,黄庭坚的“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它切近心性之时,也切近了日常的生活,虽是一种文人文化,却不是一种少数人的高高在上的贵族文化。

文人以中药的香气养性传统,也代表了知识阶层与社会上层对香的肯定,为香确立了很高的品位并赋之以丰厚的内涵,从而大大推动了用香,并使香进入了日常的生活,没有局限在宗教祭祀的范畴;而且还指明了香应有颐养身心的功用,从而又引导了香的制作与使用。

用中药香推动广泛用香

早在先秦时期,中药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就给予了多方推助。当时所用虽仅兰蕙椒桂等品类有限的香草香木,但君子士大夫们亲之近之的态度已有清晰的展示。可见于《诗经》《楚辞》等诸多典籍。

西汉时,中药香文化有了跃进性的发展。就其现象而言,以汉武帝为代表的王公贵族盛行薰香,带动了薰香及薰炉的普及,对香文化贡献甚大。就其理念而言,仍是先秦形成的香气养性的观念发挥了主导作用。

东汉中后期,薰香已在部分文人中有所流行。此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乐府诗及贴近生活的散文,成为魏晋文学“觉醒”的先声,其中就有关于熏烧之香的佳作,如汉诗名篇《四坐且莫喧》即写博山炉;散文名篇秦嘉徐淑夫妇的往还书信,亦载有寄赠香药、薰香辟秽之事。

唐代,整个文人阶层普遍用香,北宋之后更是风气大盛。

唐宋以来,庞大的文人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巨大,不仅带动了用香,并且也是引导香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药香衬托出文人的诗意盎然

古代文人不仅用中药的香,还要用出情趣来,用出意境来,用出“学问”来。

史上也流传许多文人用香的轶事。韩熙载喜对花焚香,花不同,香亦有别:木樨宜龙脑,酴釄宜沈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卜宜檀。徐铉喜月下焚香,常于月明之夜在庭院中焚烧自己制作的“伴月香”。蔡京喜“无火之香”(“放香”)。常先在一侧房间焚香,香浓之后再卷起帘幕,便有香云飘涌而来。如此则烟火气淡,亦有气势。

除了熏烧的香,香药在文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妙用,如:书中置芸香草以辟虫(或熏烧芸香),有了“书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有了香墨;以沉香树皮作纸,有了香纸(蜜香纸、香皮纸);以龙脑、麝香入茶,有了香茶,等等。

制香·赠香·着香

许多喜欢香的文人还收辑、研制香方,采置香药,配药合香,做出得意的香品时也常呼朋唤友,一同品评比试。仅文人配制的梅花香,流传至今的就不下五十种。许多人堪称合香高手,如范晔、苏轼、黄庭坚等等。香药、香品、香具等也是文人常用的赠物。

苏轼曾专门合制了一种印香(调配的香粉,可用模具框范成篆字或图案),还准备了制作印香的模具(银篆盘)、檀香木雕刻的观音像,送给苏辙作寿礼,并赠诗《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诗句亦多写香。苏辙六十大寿时,苏轼又寄海南沉香(木)雕刻的假山及《沉香山子赋》。

黄庭坚也常合制香品,寄赠友人,还曾辑宗茂深喜用的“小宗香”香方(用沉香、苏合香等)并为香方作跋:“南阳宗少文嘉遁江湖之间,援琴作金石弄,逺山皆与之同声,其文献足以配古人。孙茂深亦有祖风,当时贵人欲与之游,不得,乃使陆探微画像,挂壁观之。闻茂深闭阁焚香,作此香馈之。”(《山谷集·书小宗香》)

很多文人都有描写中药的“制香”(“合香”)的诗文。如:

苏洵有《香》写到用模具制作“线香”(取麝香、蔷薇露、鸡舌香、苏合香等香药):“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此诗也是关于线香制作的较早记录。

陆游《烧香》写到用海南沉香、麝香、蜂蜜等合制薰香:“宝熏清夜起氤氲,寂寂中庭伴月痕。小斫海沉非弄水,旋开山麝取当门。蜜房割处春方半,花露收时日未暾。安得故人同晤语,一灯相对看云屯。”“当门”指麝香。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成语痰迷心窍释疑

下一篇: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