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辰年即龙年,龙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至高无比,是权力的标志,希望的象征,因而在许多中药中都冠以“龙”字,以示雍容华贵,不同寻常,现介绍如下。
龙齿,出自《神经本草经》,为古代大形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主产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性味涩、凉,入心、肝经,有镇静安神、清热除烦之功,适用于惊痛、癫狂、心悸、失眠、烦热不安等。煎服:9~15克,打碎,先煎。
龙骨,别名花龙骨,出自《神农本草经》,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主产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山东、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性味甘、涩、平,入心、肝、肾经,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固涩止遗之功,适用于惊痫、头昏目眩、心悸失眠、遗精、泄泻、虚汗、崩漏、带下等。煎服:15~30克,先煎。一般镇静多生用,固涩多煅用。外用生肌敛疮,研末掺,治溃疡久不收口。
龙胆草,又名龙胆、胆草,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龙胆科植物龙胆、东北龙胆或三花龙胆的根及根茎,主产东北、江苏、浙江等地,性味苦、寒,入肝、胆经,有清热燥湿、清肝泻火之功,适用于头痛目赤、咽喉及耳内疼痛、黄疸、胁痛、小儿惊痫、尿路感染、睾丸肿痛、阴部湿痒等。煎服:3~9克。
龙葵,又名苦葵,天茄子,出自《药性论》,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性味苦、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癌止痛之功,治痈肿疗疮、丹毒、天疱疮、跌打损伤等,捣烂外敷;治皮肤湿疹、瘙痒、水煎服或外洗;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慢性支气管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白带,癌症等,水煎服,15~30克。
龙葵根、出自《本草图经》,为龙葵的根,性味苦、微甘、寒,有清热利湿、散血消肿之功,适用于痢疾、淋浊、白带等龟水煎服,9~15克。捣敷外用治痈肿疮毒,跌打损伤。
龙眼肉,又名桂圆肉,出自《开宝剪定本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主产江西、福建、广东、台湾、四川等地,性味甘、温,入心、脾经,有补心安神、养血健脾之功,适用于健忘失眠、心悸、气血不足、体力虚弱等。煎服,6~15克。
龙眼核,出自《滇南本亢图说》,为龙眼的种子,性味涩、平,入肝、脾经,有止血定痛、理气散瘿之功,适用于疝气、瘦病。煎服,3~9克。外用研末调敷,治创伤出血;油调涂,治烫伤、癣疮。
龙眼根,又名升麻,绿升麻,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升麻、或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的根茎,主产陕西、四川、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性味甘、辛、微苦、凉,入肺、脾、胃经,有透疹、升提、解毒之功,适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热病身发斑疹、久泻、久痢、脱肛、子宫脱垂、胃火牙痛、齿龈腐臭、口舌生疮、咽喉肿剂等。水煎服,3~9克。
龙衣,即蛇蜕,又名蛇衣、蛇退,蛇皮,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或锦蛇等多种蛇类蜕下的干燥皮膜,主产江西、广西、浙江、四川、江苏、福建、安徽、陕西、云南等地,性味甘、咸、平,有毒,入肝经,有祛风定惊、解毒退翳之功,适用于惊风、抽搐、癫痫、咽喉肿痛、皮肤瘙痒、角膜云翳等。水煎服,1.5~4.5克;研末服,0.9~1.5克。孕妇忌服。
天龙,即壁虎,又名守宫,出自《本草纲目》,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多种壁虎的干燥全体,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性味咸、寒,有小毒,有祛风定惊、散结解毒之功,适用于中风瘫痪、风痰惊痫、癫痫、破伤风、风湿性关节炎、瘰疬、癌肿等。煎服,1.5~4.5克;研末吞,每次0.9~1.5克。
地龙,即蚯蚓,出自《本草图经》,为无脊椎动物参环毛蚓的干燥全体,主产广东、广西等地,性味咸、寒,入肝、脾、肺经,有清热镇惊、通络利尿、平喘降压之功,适用于高热烦躁、惊风抽搐、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关节肿痛、半身不遂、小便不利、高血压病等。煎服,4.5~9克;研末服,1.5~3克。
此外,还有龙舌草(卤地菊)、龙虎草(大戟)、龙鳞草(排钱草)、龙爪草头(石蒜)、龙芽败酱(败酱草)等,不一一赘叙。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