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北京中医药学会60年回眸

个人藏书无偿捐赠给学会。这样,学会有了办公室、图书室、杂志编辑部、教室等。当时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也捐赠了许多藏书和医案。1956年至1961年,学会举办了多期中医学习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北京中医学会被迫停止一切活动。

六件大事奠定中医事业基础

记者从一份历史资料上看到,学会成立之初的1950年5月,会员有225人,1年后,增加到861人,到1951年底,已有5万人以上。学会如同一点“星火”,在北京乃至在全国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阎润茗是学会最早的会员。她介绍,1950~1956年间,学会主要做了6件大事:成立预防医学委员会,举办预防医学学习班,提高中医队伍整体素质;开办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成立北京中医学会门诊部,成为全国培养中医人才的摇篮;成立针灸委员会和针灸研究班,进一步研究针灸经验,为针灸事业培养后备人才;成立联合诊所委员会和联合诊所,为中医基层医疗机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立出版委员会,出版《北京中医》,带动全国中医学术发展;成立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组织西学中班,开辟了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先河。

拉开北京市中医公办教育序幕

1951年9月15日,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宣告成立,从此拉开了北京市中医公办教育的序幕。

预防医学学习班应运而生

1950年,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北京市公共卫生局委托学会组织广大中医学习法定传染病知识。当年8月,学会副主席哈玉民聘请协和医学院何观清、传染病医院院长张铸和等共同筹备,成立了预防医学委员会。后又成立了预防医学学习班,聘请各大医院院长、主任为教授。

当年10月14日,学习班在当时市第一卫生所礼堂上课。主要采取为期3个月的短期轮流学习。课程包括细菌学、免疫学、传染病、灭菌学及防疫等。学习班经费除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补助讲义费一万斤小米外,一切开支杂项皆由中医学会设法筹措。虽然条件十分艰苦,教学设备简单,但学员和教师情绪高涨.

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11月止,预防医学学习班共结业6个班,全北京市通过这一学习的共有1028人。北京市中医师通过学习,对传染病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在以后的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办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

“在中西医团结的卫生方针指引下,中医进修教育成为中医工作中的中心环节。”赵树屏的弟子、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第一班学员阎润茗说,在预防医学学习班学员纷纷要求成立高级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与学术水平的呼声中,北京中医学会随即筹办高级班,同时筹备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

该工作由哈玉民负责。他和其他同志一道联系校舍,编印教材,聘请师资,为新中国的中医教育事业呕心历血,忘我工作。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后,高级班于1951年10月正式开课。哈玉民担任校长,校址在北京同仁医院对面的孝顺胡同内。

学校主要招收预防医学学习班毕业学员,课程分为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术研究等24种,时间为1年。在进修现代医学知识方面,先学基础医学,如生理、解剖、细菌、药理等,随后再学各科临床医学。每天授课3小时,讨论1小时。有的老师还利用幻灯、挂图、尸体解剖做示教。

该校第三班第四组的一位学员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通过进修,我们明确了服务对象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坚定了学习信心;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好处,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明确了人体解剖构造和位置,学会了化验、诊断等操作方法。

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从第5班开始为全国培养师资,由一个为当地培养中医人才的学校变成全国中医进修师资学校。学校先后成立了3个中西医联合门诊部,吸收并发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半表半里概念产生于汉代

下一篇:仙茅古称婆罗门参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