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古代官药局简史

古代官药局,是指北宋神宗熙宁年间面向社会开办的官营药业。到明代万历年间消亡时,大约经历了宋、金、元、明四个朝代五百余年。这是中国药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它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总结它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有现实借鉴意义。

宋代兴盛发展

熙宁元年(1068年),20岁的宋神宗赵顼(1048~1085年)继位,决定推行王安石变法,先后推出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和市易法。推行市易法,王安石先在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进行试点,获得很大成功。汴梁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国税增加的可喜局面。然后再向杭州、扬州、成都、广州等21个大中城市推广。国家开办官营商业的大政方针,为开办官营药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根据市易法精神,国家开办官营药业,防止药商投机控制医药市场。新开业的官药局经营红火。元丰元年(1078年)4月24日,三司对官药局头一年经营审计后说:“太医局熟药所熙宁九年六月开局,至十年六月收息钱二万五千余缗(千文为一缗),计倍息。”即国家获得了与投入资金相等的利润收入。

崇宁元年(1102年),宋徽宗赵佶下诏,允许各州郡用地产药材等价交换官药局成药。这一措施深受地方和百姓欢迎。崇宁二年,官药局业务激增,徽宗及时诏令扩大规模:卖药所增加到5所,另设2所“修合药所”,专事成药生产;隶属关系由太医局转到太府寺;户部要派官员进行检查。太府寺为掌管国家财货政令、商税、贸易的中央机关,使官药局地位有了很大上升,同时,太府寺希望官药局有更多的盈利贡献财政。不久,“卖药所”改名“惠民局”,“修合药所”改名“和剂局”。同年,吏部尚书何执中向朝廷上奏:卖药所其惠甚大,当推行天下,凡有市集,务置处之。上奏得到批准,官药局便在全国陆续推广。淮东、淮西、襄阳、四川、陕西及各路会府都先后开办,盛时全国达到70局,形成了庞大的官营药业工商体系。京城官药局独占鳌头,年获利达到40万缗,30年增加了16倍。这时,社会已有负面议论,认为官药局丢掉了原创时定下的惠民目的。

政和四年(1114年),尚书省向宋徽宗上奏:官药局获利过多,有违医药惠民之意。徽宗准奏,令减药价;又令“惠民局”、“和剂局”分别改名为“医药惠民局”、“医药和剂局”,使官药局突出了医药特色和惠民宗旨。

南宋初,宋高宗赵构于绍兴六年(1136年),诏京城临安(今杭州)置官药局,共置4所惠民局、1所和剂局。绍兴二十一年,高宗又诏诸州置惠民局,发给成药配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国药局均使用“太平惠民局”之名。

太府寺对官药局管理十分严格,归纳起来有以下措施:

生产成药的处方,经太医局验证有效后才能被选用;设“收买药材所”,并置“辨验药材官”鉴定药材真伪优劣;禁止用不合格生药制造成药,对陈损药材予以烧毁;配方、制药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要求,由“修合官”负责实施;药品包装,内装仿单,外贴药品说明书要“贴榜”及“和剂局记”的印记商标;出局有官员负责检查,销售又各有监官;官府派兵丁对药局巡防保护,和剂局派10人,惠民局各派4人。

规定的奖惩措施有:制售假药刑一年;晚上不值班、百姓急病不及时卖药、利用职权从廉卖药、占公家便宜及谎报实情者,杖一百;辨验药材官作伪鉴,修合官制药不合格,经核实者罢官;局内人偷药、食用成品,告发者赏钱20贯,监官未察觉者罚钱20贯;偷药、虚报冒领者,以偷盗论罪;保管不善造成霉烂损失要负责赔偿;药局的管理官员、技术人员,都派能够胜任者担任;对办药局有功之人,可提前晋升。

官药局药品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受到社会广泛称赞。因而顾客盈门,获利丰厚,也受到朝廷嘉奖。不少宋人著作都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蒲松龄与中医药

下一篇:仙茅古称婆罗门参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