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医药典故正文

杜甫与茯苓

历代文人墨客都在诗文之中留下了对于本草的热爱。大自然神奇造作,每一味草药都是一个音符,一抹颜色,一片天地。杜甫的《江村》曰:“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诗文中“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见证了乱世对这个千古诗圣在身心上的摧残,也见证了杜甫晚年谋生与养生不离本草的生活状态。

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杜甫一度流徙于华州、秦州。那段时间生活更加艰苦,经常受到断炊的威胁。如杜甫在《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云:“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野人矜绝险,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不遣闻。”又曰:“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安史后,杜甫正值壮年,官场失意,迫使其与家人卖药为生。不知道这其中经历了多少艰辛,然杜甫却在苦中寻乐。那幽静的东柯崖谷,高山耸立,彩云追逐,山间中药隐藏其中,杜甫采药卖药全凭此山此谷,虽然君不问人不知,但有妻儿帮忙晾晒,无限春景中一家人和乐融融,又夫复何求。然好景不长,春暖夏热,暑去寒来,天气凉了,万物凋零,药材少了,天寒地冻,那埋藏于古松下的茯苓啊,也如寒冰一般在地下静静地“潜伏”起来。可是,当地有个杨员外得知山中有茯苓,却欲得之,境遇甚寒的杜甫刚想挪出步子出去采却又收了回来,只好提笔写下这样一段诗: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斸青冥。翻动龙蛇窟,封题鸟兽形。兼将老藤杖,扶汝。这又不能不让人为杜甫晚年悲怆又坚韧的人生不胜唏嘘,当他的茅屋为秋风所迫时,他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寒士”。

关于茯苓的药材来源,的确如诗文所说言,生长于古松之下。茯苓,松树根部之精华所在,感土木之气而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甘能补中,淡能利湿,故为渗湿扶脾、利水补中之要药。茯苓假土之精气、松之余气而成,得地浓之精,为脾家之要药,对于饭后头困身重等脾胃虚弱症状的人,可多使用甘淡补脾之茯苓。茯苓是药食同源之品,在北京诸多特产中,就有茯苓饼的身影,其原料主要就是中药材茯苓,当人们吃到美味的茯苓饼时,再细细品味杜甫与茯苓之间这样的一段故事,或许会给人除味觉之外的另一种思考。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李时珍受聘楚王府

下一篇: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