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吸收热量多,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自然就到最热的时侯。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心静气和是四季养生的大原则,那么今年的三伏,该怎么安然度过呢?
从历年伏天急诊室就诊的病人来看,除了中暑外,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发炎、变应性鼻炎患者也开始多起来。其中,还有老百姓所说的“空调病”。
空调病并不属于医学范畴的疾病,而是以症状为命名一种疾病的症状,和长期使用空调密切相关。空调在使用过程中会带走环境里的水分,长期在这种干燥的空气里,会眼睛干涩、嘴唇干。时间一长,鼻黏膜、气管黏膜就会变干,严重时会发生干裂,感冒等病毒就会乘虚而入。长时间处于空调制冷的房间内,人体组织脱水,影响了组织养分和废物的正常运转,还会造成的各组织的功能衰落。一些患者出现的“头晕目眩、眼冒金星”等症状,就是由空调病引起的常见大脑神经失衡反应。
清淡饮食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误区所在。民间有俗语:头伏羊肉,二伏鸡,三伏要吃金猪蹄。很多人不理解,夏天,胃口本就不好,怎么还这样吃。清淡更重于烹饪方法,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季节应该比平时更要注重蛋白质的摄取。三伏天,人体力消耗增大,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一些老人在高温天气里睡不好,吃不下,甚至出现低血糖、低血压,原因就在于,补给不够。建议老人每天吃六、七顿适当吃些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保存精力。
“春夏养阳”是中医的观点,因此在这个季节,不能吃太寒的食物,应该做到“省苦增辛”。就是说,并不是吃得越苦越好,从补阳的角度讲,也应该吃点辛膻味。把羊肉这种常见的冬令补品放在三伏天来吃,是很有讲究的,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当然,白切羊肉是最好,不建议红烧。
夏季还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高发季,注意起居很重要。中午就睡个午觉,半小时以内,如果睡不醒,建议可以上个闹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话的意义在于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不过对于老年人、孩子和长期不运动的人群,出汗太多,容易津液消耗。
夏季运动应避开暑气,选择早晨或傍晚锻炼;因地,即选择通风凉爽的地方,不要待在太阳底下暴晒。总的原则是以不疲劳、每次活动自觉微微出汗为度。在锻炼过程中,若感到肝区部位胀痛、全身乏力不适,应停止运动,平卧休息,增加肝脏血流量,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三伏天里,风寒感冒、喘咳胀满、咽喉疼痛的人可在泡脚水里加点生姜片,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对空调病患者特别有效果。讲究一点的话,再加点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至于水温可以控制在35℃~40℃之间,泡个15~20分钟即可,水最好超过脚踝到达小腿。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不建议用太热的水泡脚。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一旦被烫伤,后果非常严重。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