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如何防治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其常见的诱因。
症状有轻有重
中暑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重症病例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等。主要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3种情况。
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如果上述症状加重,则轻症中暑症状,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
重度中暑时,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中暑者,形同而病别,延医亦各不同。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伤人,先着于心,治以清凉。也可以通过穴位急救法和刮痧法治疗中暑。
穴位急救法
取温开水(或用糖开水)一杯给病人饮下,并扶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可用一茶匙食盐混合600毫升水慢慢饮下。
取穴:按摩太阳穴(有药油更佳);如晕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间上1/3处);舒缓胸口不适,可加按内关穴(腕纹上二寸)。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处),可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1.轻症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经、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2.重症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刮痧疗法
在发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胀闷及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
中医认为,五脏之系皆附于背(即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凡邪气上行则逆,下则顺。通过向下刮痧,使邪气下降,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所以痧症得以痊愈。
在进行刮痧之前,先用热水一碗,加入香油两匙,取光滑的羹匙、铜币或铜钱一个,蘸油水,从病人的背心开始,轻轻地向下顺刮(切忌倒刮),并逐渐着力。如果羹匙干了,可以再蘸再刮。直到局部皮肤泛红隆起,或显示紫黑色痧点,病人苏醒并感觉轻快为止。
若病势急重,出现剧烈腹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泻,可去中药店买点痧疫回春丹。每次0.2克,温开水吞服,以开窍逐秽。
饮食以清淡为主
中医称中暑为暑厥或中暍,多发生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在饮食上应采用防暑降温、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利尿利便和益气养阴的原则进行预防和食疗,可多吃一些含水量多的寒凉性清淡食品。
为了防暑,应选择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做成绿豆汤、绿豆粥、赤小豆粳米粥、荷叶粥、莲子百合粥或薄荷粥等。夏季瓜果较多,既富于营养,又清淡无腻味,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如西瓜、柠檬、葡萄、菠萝、山楂、水蜜桃和杏子等。如果已经中暑,可将上述水果榨成果汁,在冰箱中稍降温后给病人服用。
在调味品方面,可用些米醋、大蒜、生姜、芥末、荆芥等酸、辛、香佐料,以起到清暑、杀菌、解毒和增强食欲的作用。
在对动物性食物的选择上,可选用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品进行清补,如海参、兔肉、黑鱼、泥鳅、甲鱼、龟肉、鲫鱼、鸭肉、鸭蛋等。用这些食物作为原料,可做全鸭冬瓜汤、解暑益气汤、砂仁鲫鱼汤等多种药膳。
炎热的夏季不宜食用热性食品,如牛肉、羊肉、狗肉、鹿肉、雀肉、辣椒、花椒、白酒等。不宜食用油腻食品,如花生、芝麻、核桃、年糕、糯米、粽子、油条、和奶油蛋糕等。冰镇汽水、浓茶、咖啡等也不宜饮用过量,以免妨碍脾胃功能。吃生冷瓜果和凉菜时,要注意卫生,以防食物中毒。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小满养生要利湿 祛暑 养阴
- 春夏之交太阳进补好时机
- 提高内儿科医疗人员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 药膳调治春季感冒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夏养生
- 安国药市2011年6月16日快讯
- “文化遗产”中神奇的治病良方
- 藏医传统的营养食品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663239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663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