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听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句话。这原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经典诗句。诗人余光中将其灵动地翻译为这八个字。意思是,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这身边的美好,蕴含着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作为庭院、阳台的常见花卉,蔷薇自古就被人喜爱,唐代诗人高骈曾为其赋诗曰:“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因为蔷薇不但美得可爱,而且香气怡人,因此很多人家的阳台上便有了她的一席之地。
“东方玫瑰”历史悠久
蔷薇花在中国已有悠久栽培历史,早在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二如亭群芳谱》中已有她的倩影。蔷薇在中国代表爱情,可谓是“东方玫瑰”。在很多古装影视剧的镜头里也会看到这些缩影,用蔷薇花烘托喜气洋洋的气氛。即便是如今的婚庆,很多新娘手上拿的花束也是用蔷薇组成的。如果是青年男女互赠红色蔷薇花,一般寓意初恋之情。若是婚姻嫁娶,赠送红色或粉红色蔷薇花表示祝福新人婚姻美满、幸福吉祥。节日里如果互赠色彩鲜艳的蔷薇,则主要表达节日的祝福。
蔷薇一身都是药
见过蔷薇的人都会觉得她娇小可爱,但是,别觉得她柔弱无力,实则生命力顽强,其花期达半年之久,每年春末夏初开花,一直到晚秋绵延不绝。李时珍称之为“墙蘼”“蔷蘼”,认为“此草蔓柔蘼,依墙而生,故名蔷蘼”。药用的蔷薇主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花朵。5~6月花盛开时,择晴天采收,晒干。以无花托及叶片掺杂,花瓣完整、色白者为佳。
蔷薇性味甘凉,能清暑热,此外还有“化湿浊、顺气和胃”之功效,常用于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糜等的治疗。对于有伤口的患者,用干蔷薇花外敷有助于祛瘀生肌,比如清代名医汪绂所著的《医林纂要探源》中记载蔷薇:“干之可罨金疮,祛瘀生肌。”《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蔷薇花可以“治疟,妇人郁结吐血。”《现代实用中药》中还记载了蔷薇花“芳香健胃”的作用。
专家提醒,体质虚弱的人不适合服用蔷薇花,比如《本草纲目拾遗》中提示蔷薇“香烈大耗真气,虚人忌服之。”
蔷薇的药用部分远不止蔷薇花,它的枝叶、根等都有药用功效。
蔷薇枝即蔷薇的茎,作为药用一般多用于外治,如《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一个治疗妇人秃发的方子:“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
蔷薇叶能解毒消肿。一般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也可以鲜用捣敷。比如明朝医家张时彻在其所著的《摄生众妙方》中记载黄蔷薇叶治下疳疮的一个方子:这种蔷薇的叶焙干为极细末,洗净敷上。江西民间中医也有用蔷薇叶治痈疽脓成不溃的方法:蔷薇叶,晒干研末,蜂蜜和醋调敷,露出疮顶,自溃。
蔷薇根性味苦凉,约成书于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中记载蔷薇的根入药可以“止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肌。”成书于五代时期的《日华子本草》中则记载蔷薇根有“治热毒风,痈疽恶疮,牙齿痛,治邪气,通血经,止赤白痢,肠风泻血,恶疮疥癣,小儿疳虫肚痛”的效用。有风热湿热症状的患者也适宜用蔷薇根入药,比如明代著名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蔷薇根能“除风热湿热,缩小便,止消渴。”《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蔷薇根用酒煎服之后的另一种功效:“治肺痈吐脓痰,酒煎服。”《浙江民间草药》中记载蔷薇根能“活血调经,清下焦湿热。”
阳台种植蔷薇要点
蔷薇苗若是种植在花盆,应选择优良品种中较老的枝条,还要注意修剪主芽。蔷薇喜润而怕湿忌涝,从早春萌芽开始至开花期间可根据天气情况酌情浇水3~4次,保持土壤湿润。全年浇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积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饼肥水,则花色好,花期持久。
蔷薇植株蔓生愈长,开花愈多,需要的养分亦多,每年冬季需培土施肥1次,保持嫩枝及花芽繁茂。蔷薇夏季要适当遮阴,避开阳光曝晒。要松土透气,保持通风流畅;要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