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2021年的雨水时间为公历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七),太阳黄经达330°时。“雨水”,意为始降春雨,其时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读“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的气息更加鲜明。
雨水节气天气转暖,降雨开始,草木发芽,花香孕育,但天气仍变化不定,但仍常出现“倒春寒”的情况。而此时,人体肝气开始生发,阳气开始浮动,这会导致人的身体根基不稳,中焦空虚,小儿多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同时,随着降雨量逐渐增多,春雨润物亦添湿气。人们因淋雨或居住地潮湿,肌表经络为“湿”所侵,而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护得当,则“四季脾旺不受邪”,机体夏长、秋收、冬藏都泉源不竭。调护不当,容易出现面色萎黄,会有疲劳、胃口差、食欲不好、消瘦或水肿等脾胃虚弱的表现。因此,到“雨水”之时,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法,保持情绪的喜悦稳定,更要注重祛湿健脾。
1、日常起居尤重保暖
“生活”尤重保暖。陈直《养生奉亲书》谆谆告诫:“老年人肌肉瘦怯,腠理开疏,若风伤腠中,变成大患,深宜慎之。”具体可总结为“五暖”:其一,室暖,要求室内保持温暖,推荐在16℃以上。其二,身暖,要求多晒太阳,保持身体温暖。其三,脚暖,要求双脚避免受凉,睡前温热水泡脚最佳。其四,头暖,要求外出戴帽,不戴帽犹若热水瓶不加盖。其五,背暖,要求常穿背心。“五暖”中,以脚暖和背暖尤为重要。
“衣”以“捂”为首。《冬九九歌》云:“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艳阳天。”尤其是雨水节气,起于七九中,终于九九头,正是早春,最怕经风,衣着当以“捂”为首,不要过早脱下棉衣。
2、起居保养精气神
雨水时节,人的肝气开始旺盛,使人显得精神焕发。但肝气升发太过,就会出现面红目赤、阳气亢奋,容易消耗精气神。所以,此节气还要注意心平气和、劳逸适中,培补精气神以筑全年根基。张湛在《养生集》的序中说:“养生大要,一曰收敛精神,二曰爱护元气,三曰锻炼形体,四曰经络导引,五曰少言养气,六曰饮食补益,七曰节制房室,八曰调适医药”。这就是说,应采取多种养生法,令精气神保持充足,减少耗损。
3、饮食注意养肝健脾
春季常因肝旺而脾弱,脾弱又使得脾胃的运输、消化功能受影响,出现精神不振、腹胀便溏等。所以春季饮食除养肝外,健脾也很重要。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不少养生家赞成春天多用大枣,此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有机酸、维生素B、C及黏液质等,是补脾益气的佳品。又如蜂蜜,性味甘平,营养成分丰富而全面,也有补脾益气、健中通便的功效。其他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苘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4、多晒太阳,以增加自身阳气
多做户外活动,多晒 太阳,以增加 自身阳气 ,老年人和孩子要选择适合 自己的活动。心要静,身体却还是要多动一动,动则升阳,既能驱寒,又能除湿。而这个时候最适合的运动莫过于放风筝了。放风筝时,人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风筝升起后昂首翘望,愉悦心志。整个运动既活动了周身关节,促进了血液循环,又放松了心情,对脾胃也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放风筝时要注意适当地保护颈部,不要后仰的时间太长,可仰视和平视相交替。同时最好邀两三个人作伴,在平坦、空旷的场地上放,避开湖泊、河边以及有高压线等较为危险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5、积极主动防春困
当春困扰人至极,实在没有办法集中精力继续工作或学习时,您不妨在中午休息的时间小睡一会儿。人的大脑不可能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午餐过后,更多的血液要流向胃部,容易使大脑处于短时间的抑制状态。
此外,还可以适当地摄入一些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蛋奶、肉类、豆制品等;尽量避免寒凉、油腻、黏滞的食品,更不可过多饮酒。
春困虽然算不得什么疾病,可是如果一个春季任由自己困倦萎靡下去,势必会给工作、学习以及心情都带来不利的影响。让自己积极主动起来,适当地动一动,适时地调理一下脾胃,困倦的春天就会变得神采奕奕。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