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外敷治冬病
冬季来临,一些疾病因天气寒冷等因素而复发或加重。运用中药内服或外敷,可缓解病情,改善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中医学属“咳嗽”、“肺胀”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多属本虚标实,以肺肾气虚特别是以肾阳不足为本。
治疗:
1.贴敷穴位法:取具有温阳、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如细辛2克、白芥子3克、王不留行3克、葶苈子3克)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和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穴。每次贴1小时~2小时,每15天贴1次。
2.中药煎服法:取具有益气、健脾、补肾的中药(如黄芪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紫河车6克、百部12克、五味子9克、陈皮6克、炙甘草8克)煎服,每天1剂。治疗期间忌生冷和油腻食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以四肢关节(如膝、踝、肘、腕关节)红、肿、热、痛为主,且痛有定处,不游走各处。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平素体虚,肝肾不足,气血失养,并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治疗:
1.中药外治法:取川乌、草乌、山柰各25克,研成细末,将药末撒于干净棉垫上,包扎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在药垫外缓慢热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2.中药煎服法:取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2克、防风12克、细辛6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生地黄15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水煎服,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在中医学也属“痹证”范畴,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加上长期劳累过度和肩部负重受凉,风寒湿邪侵袭并凝聚于肩部肌肉所致。
治疗:
1.中药外敷法:取生葱、大蒜和生姜各榨汁120毫升,取凤仙花榨汁50毫升,米醋120毫升,牛皮胶60克,面粉30克。先把葱、蒜、生姜、凤仙花汁与米醋混合放于锅内加热,熬成浓稠汁,加入牛皮胶溶化,再加入面粉搅匀,略熬成膏。然后取8厘米×8厘米胶布数块,将膏均匀涂于布上,分别贴于肩部的肩髁、曲池,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2.中药煎服法:取独活12克,防风12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桑枝20克、桑寄生20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细辛3克、甘草6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连服3~6个疗程停药。
本页关键字:冬病 中药内服 咳嗽 贴敷穴位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冬季养生的“藏”与“补” 下一篇:春季鼻眼病防治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小满养生要利湿 祛暑 养阴
- 春夏之交太阳进补好时机
- 提高内儿科医疗人员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 药膳调治春季感冒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夏养生
- 安国药市2011年6月10日快讯
- 金银花清热解毒效果好
- 绞股蓝:健脾益气祛痰的良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663239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663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