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有一项是必做的,那就是尿常规检查。如果尿液检查异常,可能是泌尿系统本身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全身疾患在泌尿系统的反应,看似简单的尿常规不可小觑。
一般而言,尿的化验包括物理检查(外观、性状)、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当你拿到化验结果,便会发现有的检查项目后面对应的是具体数值(见下表),而有的却显示为阴性(“-”)或阳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定量结果和定性结果的区别。解读尿常规化验报告,可以参考如下程序和办法。
四大指标要先看 疾病线索早出现
与血常规检查一样,尿常规的化验指标和数据也很多,但有的数据有重要意义,而有些是对另一项的进一步解读。作为普通大众则没必要全部都弄懂,抓重点就好。
在看化验报告时,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这四个指标很重要,要首先关注。
尿中蛋白应阴性若为阳性需定量对于正常人群来讲,尿中是没有蛋白的,如您的尿中发现了蛋白,或蛋白质检测这一项显示为“阳性”或“+”,那您的肾脏很可能出现问题了,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尿蛋白检测是肾脏疾病诊断常用的粗筛试验(初步筛查),早期肾病最先会通过尿蛋白增加而反映出来。
除原发于肾脏本身的疾病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性报告的结果是粗略的,如果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应该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蛋白临床意义包括:
(1)有助于肾小球病变的早期诊断。
(2)可推测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
隐血阳性多误差 可靠镜检尿沉渣
当您看到尿常规的检测结果,发现“尿隐血”这一项是阳性(“+”),请不要慌,因为隐血检测的误差较大,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可通过看显微镜检查尿中是否含有红细胞,只有看到红细胞才能说明有问题。怀疑肾脏病患者必须通过尿液镜检,以免误诊、漏诊。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或前弓位久站之后,尿中红细胞可增多,但为一过性。如尿中长期有血,则应该警惕患有肾脏结石、肿瘤、急性肾炎、膀胱炎和泌尿外伤,此时需到泌尿专科就诊,以探明究竟。
尿糖阳性看血糖 两者都高糖尿病
正常人尿中只有微量的糖,一般化验不出来。尿糖阳性要仔细分析,大量吃糖或推注葡萄糖时会出现短暂的尿糖,也可能是糖尿病,或者是因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最低血糖浓度)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此时应结合血糖检测或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肾性糖尿也是病,但不是糖尿病,此时血糖是正常的。尿糖和血糖同时高,便可诊断为糖尿病;若血糖不高,只是小便里有糖,可能是肾性糖尿。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尿中应无白细胞 感染可致数超标
正常尿中白细胞阴性,镜检结果不超过5个(0~5/H)。尿报告单上报告验出大量白细胞(“++”~“+++”),或者白细胞尿镜检超过5个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与血常规一样,不要看到白细胞就认为是感染。如由肾脏变性损害出现的狼疮性肾炎等,都会导致尿白细胞升高,但这并不是由感染而引发的“炎症”。
干扰因素可能大 指标异常要复查
尿常规的检查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大,当发现结果异常时,可针对同一项目再复查一次,看看第二次的结果如何,再做判断。
比如,尿蛋白阳性,不一定是肾功能不好,可能是体检前的饮食不规范,或体检前有过剧烈运动,这种情况只需要复查尿常规便可。
多个指标综合看 四类疾病易发现
综合尿常规多个指标可以提示肾病、糖尿病、泌尿感染以及肝胆疾病等四类疾病。
(1)提示肾脏疾病的几个指标慢性肾脏疾病有“沉默杀手”之称。要早期发现肾脏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年做一次尿常规检查,这样就能及早发现蛋白尿或镜下血尿。尿隐血或红细胞、尿蛋白、管型、比重、酸碱度。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如果尿中化验出有管型阳性,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
(2)提示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的指标尿糖、尿酮体、微量蛋白质、尿比重四个指标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关。
(3)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的指标尿白细胞、上皮细胞、红细胞、颜色和浊度对确定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有很重要的价值。大量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4)提示肝胆疾病的指标尿液呈黄绿色往往提示黄疸,胆红素和尿胆原指标增高时主要反映肝脏有问题,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小知识:24小时尿量收集法
早上第一次小便排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并记录留取的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共计24小时),中间全部的尿液。所谓全部尿液是指即便是排大便,也需先收集小便,而后再大便。将这24小时内收集的所有尿液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抽取100毫升~200毫升,拿到医院化验。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