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多数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已非早期,大多数为中晚期,对于他们都必须长时间、不间断的治疗,以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复发因素,减少转移机会,乃至根除。中医药治疗肿瘤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完全可以长达数年的连续服用,但必须是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或攻之,或补之,或攻补兼施,切不可“千篇一律”。
肿瘤为患,既有“正虚”的一面,也有“邪实(块)”的一面,多为虚实兼杂之疾。临证之时,常须诸法合用,攻补兼施,单用一法,难以奏效。
中医关于肿瘤的治疗,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主张以“攻”为主,认为肿瘤是“邪”,“邪”消“正”就能自然恢复,反对用“补”,有“补药适足以增病”之见;另一种则主张用“补”,认为“邪”由虚生,“攻”只能令正更虚,应该用“补”,使“正”盛“邪”自退,反对用“攻”,说是“攻法只能取决于一时”。这是两个极端,均有片面性。“养正邪自除”,“邪去则正安”,两者不可各执一偏。对肿瘤的治疗要全面考虑“正”“邪”两个方面,病情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临床上“邪”、“正”、“虚”、“实”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虚则补之”,“实则攻之”,辨证施治。攻邪要顾护正气,补虚要考虑到邪气,要“补不碍邪,攻不伤正。”正如张景岳在《积聚论治》篇中所说:“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不宜缓,盖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其急在积,速攻可也。若积聚渐久,元气日虚,此而攻之,则积气本远,攻之不及,胃气切近,先受其伤,愈攻愈虚。”切中实际。
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有:
(1)扶正祛邪法:祖国医学把正气虚损看成是肿瘤形成的一个内部因素,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这同免疫功能失调与肿瘤病因的现代论述是相似的。肿瘤患者大多病程日久,且经过手术或放、化治疗,身体虚弱,正气已损,此当扶正为主,切忌专攻不补,勿犯虚虚之戒。根据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偏重不同,灵活随证施药。常用的有:红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泡参、白术、茯苓、淮山药、五味子、莲米、生地、熟地、山茱萸、北沙参、麦冬、天冬、枸杞、玉竹、石斛、当归、肉桂、附子,阿胶、补骨脂、淫羊藿、元肉、菌灵芝、女贞子、旱莲草等。中药扶正法的运用,不仅对化学药物的影响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脏器功能损害等,起到保护和恢复的作用,并能增强自身免疫机制,以发挥自身免疫治疗的作用。
(2)解毒消肿法:适用于毒邪内蕴,或情志不畅,郁久化火,或放、化疗后导致的热毒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内热瘀结等证。常用的解毒消肿药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苦参、龙胆草、夏枯草、鱼腥草、板兰根、紫草、蒲公英、黄连、大黄、黄芩等。
(3)活血逐瘀法: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肿瘤的形成与气虚或气滞,血瘀内生,久瘀成块有关。活血逐瘀法是中医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三棱、莪术、三七、丹参、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皮、赤芍等活血逐瘀之品。
(4)通络化结法:经络瘀阻不通,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凝久瘀积而成块瘤。通络化结药有较强的抗癌散结消肿的攻效。全蝎、蜂房、蛰虫、地龙、水蛭、蜈蚣、蝉退等是常用的通络化结药。
(5)行气散结法: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受阻,久而积聚成块,肿瘤由生。调理气机,理气散结,有助于消肿散积。常用的有郁金、青皮、瓜壳、香附、橘核、五灵脂、枳壳(实)、延胡索、川楝子、大腹皮等行气散结药。
(6)化痰软坚法:气痰互结、痰瘀交积,日久聚而成块是肿瘤形成的又一特点。化痰软坚法用于肿瘤之气滞痰阻、痰瘀互结之证。常用的化痰软坚药有半夏、胆南星、瓦楞子、僵蚕、瓜壳、海藻、昆布、白芥子、浮海石等。
(7)攻坚破积法:中医治疗瘕积块有“结者散之”、“坚者消之”之说,实践证明,破结攻坚药有很强的抗癌消肿作用。常用穿山甲、鳖甲、大黄、黄药子、鸡内金、牡蛎、浙贝母等软坚散结药,随证运用。
证之临床,多数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已属中晚期,正未伤者少,已伤者多。更有经手术切除或放、化治疗,正气必伤,既使有未经手术或放、化疗者,也多属久病体虚或老年体弱之躯,其正气已虚,不受其治。因此,临证之时,多为邪实正虚或邪弱正更衰之证,治宜攻补兼施,切忌只攻不补,勿犯虚虚实实之谬。如曾治一鼻咽癌患者,鼻塞,流腥臭样带血丝脓涕,经放、化治疗病情不减反重,两耳失聪,鼻失嗅,再经大剂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药治疗数月无效。后经以扶正为主,佐以攻邪,用攻补兼施之法随证治之,1月后脓涕消失,坚持服药3年余,鼻通能嗅,耳已能闻。
治肿瘤之要,应“补不助邪,攻不伤正,攻补兼施。”只有长期不间断的治疗,才能纠正机体的失调,削弱或去除复发因素,减少或终止转移的机会,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