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多属于正气不足、津血耗伤而邪气尤存,故此时采用扶正培本、益气养血、活血清毒之法为主以纠正气血阴阳的失衡状态,增强抗病能力,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抗癌消瘤以及治疗肿瘤并发症、配合放化疗发挥减毒增敏作用,从而提高疾病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手术前配合中医药
手术前应用中医药治疗,有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防止癌细胞进一步扩散、转移的能力,为早日进行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条件。治疗原则为调整脏腑、扶正固本。具体包括疏肝理气、补气养血、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保元汤、六味地黄丸等。
二、手术后配合中医药治疗
肿瘤术后多元气大伤,气血亏耗,而体内的痰浊、瘀血、余毒犹存,虚中挟实,机体抵抗力、自稳功能和抗病能力降至极点。术后应用中药能抗感染、缓解癌痛、改善虚弱、控制癌瘤发展、减毒增效。中医药配合术后治疗主要包括术后近期和手术后期。常用方法有调理脾胃法、益气固表法、养阴生津法和清热解毒法等。根治术后期的治疗,主要是消除残留的癌细胞,即亚临床病灶。此时应辨证施治,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扶正以调节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在扶正的同时,宜用活血、化痰、解毒之品。这样既可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又能控制、消除残余癌细胞,以防止复发和转移。中医药对手术后肿瘤的治疗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抗感染:术后感染常用抗菌素控制,但有时术后发热不易消退,发热的出现将会进一步加重气血阴津的消耗,此时急宜祛邪,可给予清热解毒治疗,依其邪热所在部位而分别给以清肺热、清胃热、清肝热及清虚热等治法,以达邪祛正复之目的。可用清热解毒之剂如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药用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等。如果余热未清,长期低热,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和解少阳,以消除残余感染。
(2)缓解癌痛:要根据按时及按阶梯用药,首先用非阿片类药,若仍无效则改用阿片类药如可待因、吗啡缓释片。中药可用理气活血药如延胡索、郁金、赤芍、丹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其他中成药如癌息痛、蟾酥膏等可加强镇痛效果。
(3)改善虚弱:常用的方法有:
①调理脾胃法。肿瘤患者经手术之后,胃肠功能紊乱,表现脾气亏虚,出现食欲明显减退、纳减、呃逆、腹胀而痛、乏力等症状,治宜健脾和胃,可用六君子汤加减为主;如术后腹胀腹痛,且痛有定处,为预防黏连还可佐以理气活血通络之法。
②益气固表法。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会由于营卫失调出虚汗,动则汗出等表虚不固的表现,治疗以益气固表法为主,常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
③养阴生津法。如果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胃阴大伤,津液亏乏致口干舌燥,舌光无苔,大便燥结,食欲极差,恶心等症,这在胃肠道手术后,大量消化液丢失时多见,这时当予以大量养阴生津中药以救阴液,药用一贯煎等。
(4)控制癌瘤发展:肿瘤术后虽多元气大伤,气血亏耗,而体内的痰浊、瘀血、余毒犹存,虚中挟实。故不能一味扶正,而应辨证治疗肿瘤术后诸证,加用扶正祛邪药,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草河车等抗癌中草药。活血化瘀类药物在肿瘤临床中广泛应用,兼气滞者与行气药同用,兼血凝者宜配温里药,凡正气不足均应配合补益药以顾正气。软坚散结药大多味咸,咸者能软化坚块,能使肿瘤软化,促其消散,且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医药扶正与驱邪相结合可有效地控制癌瘤的发展及转移。
(5)减毒增效:肿瘤术后的患者多需要配合放疗或化疗以进一步治疗,提高治愈率、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但大多数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运用中医药进行辨证治疗后,症状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以,以中药调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可促进机体尽快地恢复,减少手术后放疗、化疗的副反应和伤害,减轻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与造血系统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主要方法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和扶正培本等。(李学)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