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这是广大医务人员及家属的美好愿望。但如何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逐步接受患癌的严酷现实,继而树立同癌魔斗争的勇气,是医患双方及家属都要面对的棘手难题。
患癌的打击特沉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152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也就是说,每年有152万个家庭将要承受“癌”这个坏消息带来的沉重打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癌症家庭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到底要不要告诉患者这个坏消息,究竟怎样去传递这个坏消息?
专家介绍,作为肿瘤科医生,他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的癌症患者,医生常常觉得最棘手的首先还不是对这种疾病如何医治,而是要不要将实际病情对患者“和盘托出”,这个环节对后续的诊治很重要,有时直接关系病情的发展演进。
癌症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抚慰及干预格外重要,专科医生处理好这个问题并不容易,需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性格、情绪变化等,更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尽管人们对各种癌症的治疗和认识已经普遍提高,但对罹患肿瘤的病人来说,被诊断为癌症仍旧是等于判了死刑,这使得很多患者备受打击,无法积极面对严酷现实。
事实的真相咋交待
传统上,多数人认为不应把实际情况告诉患者本人,在其住院时,先由家属“打先锋”,反复叮嘱医护人员,千万不能捅破“窗户纸”,一旦走漏风声或透露信息,当事人的心理就会“崩盘”,承受不了心理重创而丧失治疗信心,乃至自寻短见,走上绝路。也有人从主观意愿上,认为“长痛不如短痛”,要当机立断,以合适的方式和沉稳的语言告诉患者实情,在短暂阵痛过后,积极树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抗癌勇气,主动配合临床诊治,以赢得最大的生存期和最佳的生活质量。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对1023名癌症患者及家属进行的调查同样表明,90.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让早期癌症病人知道病情真相,60.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让晚期癌症病人掌握病情真相,且绝大多数患方和家属选择由医务工作者来履行告知义务。
告知的方式讲策略
基于30余年的丰富临床经验,专家认为要因人而异、讲究策略,区别对待。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心理素质、生活阅历等不同而采取相应方式,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一般宜借助“避重就轻”的方法,比如:对肺癌病人告诉他得的是“肺炎”“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尽量减少患者的“知情”机会,以避免其情绪低落,信心尽失,要让他们看到有治好的可能,升起希望的风帆。
但对于那些病情较重,就诊时已经没有治愈的机会,只能姑息治疗的,对这些人,特别是一些离退休的老同志、老干部、知识分子,他们认真了一辈子,容易较真,如果开始时就对他们刻意隐瞒,随着肿瘤的发展和扩散,他们往往认为病怎么越治越重呢,是不是耽误了?对医生的诊疗产生怀疑,甚至拒绝就医,这种抵触情绪,其后果可想而知。
精神的枷锁需破解
对大部分患者应告诉真相,让他们有知情权,但要讲究告知的技巧,避免直截了当地说;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情感类型和文化程度的不同,掌握好时机、方式与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心理健康的肿瘤患者对坏消息的承受能力远比医生预想的强。事实上,要完全向病人隐瞒真实情况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告诉他们病情的同时,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他们的疾病并非糟糕透顶,是有希望遏制乃至治愈的,患者一旦消除了恐惧心理,就会从容面对,精神枷锁的解脱将使机体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从中医角度看,正气不足、邪气内侵、阴阳失衡、情志内伤乃是引发肿瘤的重要因素。中医所讲的情志,主要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即通俗所说的“七情”。《养心延命录》中曾说:“静者寿,躁者夭”,即惊恐不安、悲观失望等可酿成高级神经活动、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失调,致使预防肿瘤的能力下降,病情迅速恶化。专家指出,“百病皆生于气,身心统一,治神为先”。因此,除了针对机体本身的辨证施治以外,还要重视心理活动、情志对疾病的预后影响。在采取现代诊疗手段对肿瘤患者开展手术、放化疗的同时,还宜采用中医心理疗法,调动患者内在的抗病积极因素,促使癌者康复,预防肿瘤复发,控制肿瘤转移。
对此,专家的体会是癌症的治疗通常是医患双方长期合作的过程,医患沟通和信任至关重要。隐瞒患者病情会让医护人束手束脚,谨小慎微,给临床诊治带来不便和障碍。另一方面,若不能向患者坦陈事实真相,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也就无从开展,从而使患者越发心绪不宁,疑神疑鬼,紧张焦虑,进一步加重了心理负担。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