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血清铜蓝蛋白降低,血清中非铜蓝蛋白的铜增多,尿铜排出量增加,肝含铜量增加。
1、血清铜蓝蛋白测定 正常小儿为200—400mg/L(或血清氧化酶测定为0.25—0.49O.D)患儿通常低于200mg/L或<0.25O.D甚至在50mg/L以下,但有5%患儿正常或在正常低限。
2、24小时尿铜排出量测定 正常小儿尿铜低于40μg/24小时,患儿明显增高,常达100—1000μg/24小时,由于其他原因所致肝病,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胆汁滞留、肝硬化等,亦常有尿铜排出量增高,在诊断时应予以鉴别。该项指标对估价治疗效果和指导药物剂量颇有帮助。
3、肝细胞含铜量测定 上述铜生化测定未能确诊的病例,可采用肝穿刺方法测定肝组织内的铜含量,正常人肝含铜量在20μg/(干重)以下,患儿可高达200—300μg/g(干重)。采集肝标本时需注意勿被污染、送检标本量应>5mg,以保证检测数据可靠。肝铜量增高还可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性胆汁潴留、胆汁性肝硬化,应予以区别。
4、同位素铜结合试验 根据正常人在经静脉给铜后肝细胞能迅速将其合成铜蓝蛋白并分泌入血循环的特点。可一次给患者静注64Cu或67Cu(板衰期分别为12和61小时)0.3—0.5μCi。在注射后5—10分钟,1、2、3、4、24和48小时各采集血样一次,监测其反射量。正常人在4—48小时之间呈持续上升,而患者则在4小时以后持续下降,其48小时血样的计数仅为4小时的一半。
5、基因诊断 本病的基因(WND)座位与红细胞酶D(ESD)基因和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紧连锁,其异常主要表现为点突变,另外还有小片断缺失、插入等,一般可用PCR技术检测出突变,亦可应用RFLP法进行DNA分析来早期诊断。对具有典型症状和K—F换、血清铜蓝蛋白低下的患儿即可作出诊断,对早期无症状的患儿,可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检测以助诊断。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