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眼科疾病 --> 白内障 --> 白内障的概述及分类

白内障的概述及分类

晶状体混浊称白内障,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状体囊通透性改变及代谢紊乱时,晶状体蛋白变性,纤维问出现水隙、空泡、细胞上皮增殖等改变,透明晶状体变为混浊即形成白内障。白内障是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

    晶状体混浊称白内障,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状体囊通透性改变及代谢紊乱时,晶状体蛋白变性,纤维问出现水隙、空泡、细胞上皮增殖等改变,透明晶状体变为混浊即形成白内障。白内障是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白内障有下述多种分类方法:

    1.根据病因①外伤性;②并发性;③代谢性;④药物及中毒性;⑤发育性;⑥后发性。

    2.根据发生年龄①先天性;②婴儿性;③青年性;④成年性;⑤老年性。

    3.根据混浊部位①皮质性;②核性;③囊下性;④囊性。

    4.根据混浊程度①未熟性;②肿胀性;③成熟性;④过熟性。

    5.根据混浊的形态①点状;②冠状;③板层状;④其他形态。

    6.根据是否进展,①静止性;②进行性。

    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下,大多数成年人的正常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混浊;老年人品状体核硬化光学密度增高,皮质纤维有淡的放射状纹理,这些情况均为生理性改变不属于白内障。

    晶状体轻度混浊不影响视力者,没有临床意义。当混浊使视力下降者,才认为是临床意义的白内障。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将晶状体混浊并使视力下降到0.7或以下者作为诊断指标。

    在临床上常见的白内障有以下几种:

    一、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它是品状体老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退行性改变。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了解,与紫外线、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遗传因素及晶状体营养和代谢状况等有关。

    二、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晶状体发育生长障碍的结果。其发生原因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与染色体基因有关,有遗传性。外源性是指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所造成的损害,如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患病毒性感染(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甲状腺机能不足、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均可致先天性白内障。

    三、外伤性白内障

    眼球穿通伤、钝挫伤、辐射性损伤及电击伤等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称外伤性白内障。

    (一)眼球穿通伤所致白内障

    眼球穿通伤同时使晶状体囊膜破裂,晶状体皮质与房水接触而变混浊。如破口小而浅,破后立即闭合;形成限局性混浊;如裂口大而深,则晶状体全部混浊。混浊皮质突入前房可继发葡萄膜炎或青光眼。

    (二)眼部钝挫伤所致白内障

    挫伤时晶状体前囊可出现环状混浊,为瞳孔缘部虹膜色素上皮破裂脱落,贴在晶状体表面称Vossius环状混浊,其下可成晶状体囊下混浊。严重挫伤可致晶状体囊破裂,尤其后囊易破,房水进入晶状体内而成混浊,囊膜破口小可形成限局性混浊,有时混浊可部分被吸收。

    (三)辐射性白内障 有以下3种:

    1.红外线性白内障

    混浊常从后极部皮质外层开始,呈金黄色结晶样光泽,为不规则网状渐形成盘形混浊,逐渐向皮质伸展或发展为板层混浊,最后变成完全性白内障。有时前囊下也发生轻微混浊。

    2.电离辐射性白内障

    主要指X线、γ线和中子等照射晶状体后所致的白内障。X线、γ射线所致者最初晶状体后囊出现颗粒状混浊,后皮质成空泡,前后双层混浊在边缘部融合形成环形,前囊下也可有点线状混浊及空泡,逐渐发展为完全混浊。中子对晶

|<< << < 1 2 > >> >>|

白内障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918353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白内障的概述及分类 免费索取白内障资料

上一篇:白内障的预防        下一篇:为您理清白内障概念

>> 返回首页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汇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3-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663239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6632397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