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生儿疾病巨细胞包涵体病正文

巨细胞包涵体病

巨细胞包涵体感染是由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性感染,有两种类型,多数成为唾液腺的不显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而长期存留。另一种是全身性疾病,称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比较少见,主要侵犯小婴儿,其特点是在很多器官组织内发现含核内和胞浆内包涵体的巨大细胞,并伴有全身症状,是宫内病毒感染导致胎儿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和不显性感染者可长期或间歇从唾液、泪液、宫颈分泌物、尿液、精液、粪便、血液或乳汁中排出此病毒,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先天性感染:孕妇感染CMV后,通过胎盘将此病毒传播给胎儿,母亲在感染后可产生抗体,以后再次生育胎儿受感染的机会较少或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不能完全阻止垂直传播的发生。

(2)后天获得性感染:包括①围产期新生儿经产道或母乳感染。②密切接触感染,主要通过飞沫或经口感染,常经玩具传播给其他儿童。③经输血、器官移植感染。

3.人群易感性 年龄愈小,易感性愈高,症状也愈重,年长儿多呈不显性感染。CMV为细胞内感染,虽血中有抗体,也不能避免细胞内此病毒的持续存在,故初次感染后,CMV很难被宿主完全清除。

4.流行特征 CMV感染普遍存在于人类,感染呈世界性分布。CMV有不同的病毒株,抗体不能保护患儿免受其它病毒株的感染。CMV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地区、经济状况有关,在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感染率较高。在10%~25%健康人唾液中,10%健康妇女的宫颈中、2%~5%孕妇尿中、1%新生儿尿中,1%~2%青年的血中可发现此病毒。60%~90%成人血液中可含CMV的抗体。首都儿科研究所(1987)用ELISA测定北京地区30岁以上正常人群CMV-IgG抗体阳性率为90%。

【发病机制】

母体患原发CMV感染时,此病毒广泛存在于宿主的各种器官内,可随血流通过胎盘而感染胎儿,尤其在妊娠4个月内,更易造成胎儿损害。胎儿早期感染后,引起宿主细胞的细胞免疫耐受,从而允许病毒在细胞内缓慢增殖,造成器官损害,其后果严重者则引起流产、死产,轻则造成出生体重偏低或畸形。婴儿先天性感染常带有明显的遗留损害的危险,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多。

妊娠期复发感染不一定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此时母体病毒量较原发者少。婴儿经宫颈感染时,在出生头几个月内有被感染的高度危险。后天获得性感染大都无症状,但可持续或间歇性排出病毒,发病时症状亦较轻。

【临床表现】

大多CMV感染是不显性的。感染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症状者分为两个类型:

1.先天性感染 约10%患儿在出生后有明显症状,表现为肝脾肿大、持续性黄疸、皮肤瘀点、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智力低下和运动障碍等。上述任何一项表现都可单独存在,并可伴有生长缓慢、烦躁、有时发热,体温自微热至40℃。但因出生时仅有一小部分患儿有临床症状,故多数不能确定诊断。如生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症状者,也可表现为听力丧失,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及发育障碍,以致影响学习。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患儿,可出现各种先天畸形,可有痉挛状态、两侧瘫痪、癫痫样抽搐、视神经萎缩、耳聋(约10%患儿发生耳聋),并可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加。有的无症状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儿,虽体格发育正常,仍可有先天畸形及听力损害,但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于有症状的患儿。

2.获得性感染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一般较轻,虽然多数婴儿为亚临床感染,但其症状的发生率仍较成人为高,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皮疹、支气管炎或肺炎等,也可出现肝炎。与先天性感染患儿不同者为神经系统极少被侵犯。儿童期感染常通过呼吸道获得,常为不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巨细胞包涵体病可引发哪些并发症?

下一篇:巨细胞包涵体病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