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通过剌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静脉,放出适量的血液,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邪外出,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外治法。
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们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向患病局部贬剌放血,来治疗疾病。后来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泻血治疗的“锋针”。泻血疗法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其明确地指出泻血可治疗眩晕、癫狂、热喘等病证。通过泻出堵塞经络穴位的瘀血,使血液循环畅通,提高血氧供应,从而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泻血疗法的针具是三棱针或小眉刀。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10cm,针柄直径约2mm,适用于皮肉丰厚的四肢、躯干放血。细针长5~7cm,针柄直径约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小眉刀长7~10cm,刀刃长约1cm,也十分锋利。如当时没有上述主
具,也可暂用注射针头、缝衣针、瓷器碎片、刮胡刀片等代替,但要注意消毒。
1.痰浊阻滞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蒙,胸脘痞闷、倦怠嗜卧,肢体沉重,食少多寐,恶心呕吐,时吐痰涎,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或缓。
【用法】泻血2~4滴。
【说明】每日或间日1次,8次为1个疗程。
2.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症见头晕,头痛,头胀,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多动不安,寐少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用法】泻血2~5滴。
【说明】每日1次,8次为1个疗程。
3.气滞血瘀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痛有定处,急躁心烦,胸闷胁痛,腹痛拒按,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或皮肤有瘀点、瘀斑,口渴欲漱而不饮,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用法】泻血1~3滴。
【说明】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
1.应用放血疗法前,对病人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对放血的顾虑。
2.针刺时应谨慎,不要进针太深,创口过大,损伤其他组织。可用消毒棉球裹住针身或刀身,露出2~3mm的针尖或刀尖,捏着棉球针刺。
3.局部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每次放血不可太多,一般以3~4滴为宜,继续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
4.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5.过饥、过饱、醉酒、大汗、过度劳累禁泻血。
6.贫血、低血压、孕妇及产后应慎用。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