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代医家论述和现代认识,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嗜酒无度,感染黄疸,积聚失治及感染血吸虫等。其病位在肝,但根据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大多数医家认为其发病机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水停积于腹内而成。现将病机归纳分述如下:
气滞湿阻:多因五志过极,饮食所伤,肝脾不和,升降失司,浊气充塞;或肝失条达,经气痹阻,气壅湿阻;或气滞中满,脾胃运化失职,致水湿停留,积久不化,痞塞中焦而成本病。
湿热蕴结:嗜酒过度,饮食不节,滋生湿热。脾胃损伤,积久体阻 衰,脾虚则运化失职,酒湿与热毒蕴滞不行;或睥不健运,升降失常,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化热,热留为湿,湿热壅结而成本病。
瘀血阻滞:黄疸积聚失治,湿热蕴积肝胆,治疗不当,日久湿热伤脾,水湿停滞,肝失疏泄,气血瘀阻而成本病。
脾肾阳虚:感染血吸虫等,治疗不及时,内伤肝牌,脉络瘀阻,清浊不分;或饮食不节,脾阳虚衰。脾败则不能制水,水湿泛滥,损伤肾阳,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而成本病;慢性肝病日久,内伤肝睥,累及肾脏,肾与膀胱相为表里,肾虚则气化不利,水浊血瘀壅结而成本病。
肝肾阴虚: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致元气亏虚,清浊相混,气道壅塞;或病久不愈,肝脾两伤,累及肾阴,以致水气停留不化,瘀血不行;或攻下逐水太过,伤津耗液,以致肝肾阴虚。
一般来说,早期多属肝脾的气滞和血瘀,腹水形成则多属气湿凝滞,阻于肝脾之脉络,形成本虚标实;末期多累及肾,而又有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之别,或两者并见。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