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神经精神疾病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治疗正文

面肌痉挛方

[FS:CONTENT_START]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以一侧面肌的抽搐样收缩为特点。以中年妇女为多。病因未明,可能为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引起。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报道,颅后窝探查发现大部分病人面神经进入脑干处被微血管袢所压迫,减压术后可痊愈,提示与三叉神经痛有类似的发病基础。少数病人可由小脑桥脑角肿瘤或椎动脉瘤所引起。

起病常从眼轮匝肌的轻微颤搐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并可伴轻度无力和肌萎缩。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面肌痉挛不伴疼痛,面肌随意性收缩,在非面肌痉挛时一般不受影响。

西医治疗可试用卡马西平,重症可试用50%酒精1ml行皮下面神经分支阻滞,或茎乳孔处面神经干注射0.3~0.4ml阻滞。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于患侧面肌,干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注射部位骨骼肌一过性无力;可使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近有人试用颅后窝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亦取得较好效果。但诸疗法在制止痉挛同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面肌瘫痪。

本病中医学认为系肝风内动或血虚生风,上犯清空,扰乱面部经脉,气血流行失常所致。就其临床特点而言,恰与面瘫相反。治瘫需振奋其气机,而治痉挛则应以熄风镇静为主。故治疗应从平肝熄风,滋肾养血,豁痰止痉,解热除湿等方面考虑。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解痉汤

党参黄芪鸡血藤酸枣仁柏子仁各15g,白术鸡内金砂仁当归白芍五味子木香山药茯神各9g,甘草6g,朱砂琥珀各1.5g(均冲服)。伴有头痛加白芷蔓荆子;耳鸣者加蝉蜕;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头晕加天麻。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益气养血,安神止痉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面肌抽搐41例,年龄20~68岁,病程1个月~16年。结果痊愈1例,好转28例,无效2例。

2.建瓴汤

山药、淮牛膝各30g,代赭石24g,生地黄、生龙骨、生牡蛎各18g,白芍、柏子仁各12g。血压偏高、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兼见外风症状者合牵正散加减;兼见血虚者加首乌、阿胶等补血之品;兼见头晕、耳鸣等阴虚症状者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每日1剂,用铁锈水煎2遍,分2次口服。

本方有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面肌痉挛34例,均为一侧发病,其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3周。经治疗后痊愈28例,好转4例,无效2例。

3.愈痉汤

熟地、白芍、牡蛎各30g,当归、炙甘草各15g,蝉蜕10g,全蝎蜈蚣各3g。每日1剂,水煎取汁350~400ml,分早晚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两疗程问休息1~2天。.治疗期间不用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西药,但对并存的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给予必要的西药治疗。

本方有养血通络,熄风止痉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面肌抽搐32例,其中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2年半。结果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治疗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8个疗程,平均2.8个疗程。

4.平肝活血汤

当归、川芎、黄芪各20g,全蝎、僵蚕、制南星、天麻、钩藤各15g,柴胡细辛、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

同时运用电针疗法:主穴取地仓颊车下关巨髎四白迎香,配用合谷足三里阳白翳风、太阳、听宫等。每次选2个透穴4个单穴,交替运用。接电针治疗仪,输出强度以强刺激和慢频率为原则,使面部肌肉出现抽动且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FS:PAGE]疗程。

本方有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疏通经脉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面神经痉挛86例,发病时间最短2天,最长15年;右侧痉挛49例,左侧37例;轻型58例,中型21例,重型7例。结果:痊愈7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治疗时间:1个疗程治愈37例,2个疗程治愈40例,3个疗程9例。2例无效病程在10~15年,年龄70~72岁,面部肌肉重度挛缩,抽搐每分钟60次左右,口角㖞斜,眼裂变,功能障碍。

5.熄风养血汤

天麻、钩藤各30g,白芍、黄芪各15g,当归、川芎、牛膝、杜仲茯苓各12g,桂枝独活各10g,炙甘草6g。久病气虚者加党参;阴液不足者加生地、麦冬;头胀耳鸣,肝阳上亢者加草决明、菊花;小便短赤者加木通车前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蜂蜜

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若1个疗程未愈,可隔3天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

本方有熄风止痉,养血滋阴柔肝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面肌痉挛46例,结果痊愈32例,显效8例,好转6例。

6.芍草苡夏汤

白芍45g,炙甘草10g,生半夏12g,生苡仁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服用2个月。

本方有熄风化痰止痉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32例,病程半年至5年。结果控制5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

7.疏风止痉汤

蜈蚣1条,全蝎5g(上两味微火焙干研末分3次吞服),白附子、僵蚕、白芷、地龙荆芥防风羌活薄荷、制南星、当归各8g,刺蒺藜15g,白芍18g,甘草4g。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熟地;脾弱食少者加淮山药、鸡内金。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服药期间慎防感冒,7天为1个疗程。

本方有疏风止痉,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小儿面肌痉挛36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1个疗程内治愈者25例,2个疗程内治愈者9例,服药至3个疗程达20剂痊愈者2例。

8.加减胃风汤

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地龙各9~12g,川芎、全蝎各6~9g,白芍9~15g,肉桂3~6g,蜈蚣1~2条。气虚甚者加黄芪;血虚甚者加熟地黄;阴虚阳亢去肉桂,加龟板、钩藤、天麻;兼外风者加防风、蝉蜕;痰浊阻滞加白芥子、胆南星;瘀血者加桃仁红花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0天为1疗程,间隔3~5天再服第2个疗程。

本方有益气养血,祛风化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阵挛性面肌痉挛5例,结果痊愈3例,好转2例。其中2例服药1个疗程而愈;1例在第1疗程治疗中症状基本消失,但停药后2月而复发,重复用药仍有效;其余2例服药2个疗程,1例痊愈,1例好转。

9.加味芍草汤

白芍、生牡蛎(先煎)、鸡血藤各30g,炙甘草10g,全蝎8g。若肝气郁结而见急躁、头晕、哭闹、舌质红、脉弦缓者,加柴胡、栀子各10g,香附12g;肝风内动每遇愤事抽搐加剧,舌暗红、脉弦细有力者,加钩藤15g,天麻10g,羚羊角2g(另煎);肝血不足,目昏,舌质淡、脉弦细无力者,加当归12g,熟地黄15g;风邪阻络,头痛,鼻塞,恶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者,加荆芥、白芷各10g,防风8g;风痰阻络,患侧面肌发麻,咳痰,脉弦滑、舌体肥大、苔薄白者,加制南星、制半夏各8g;久病瘀滞,舌质瘀点或紫暗、脉细涩者,加姜黄穿山甲各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养血祛风,缓急止痉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多例颜面肌抽搐,疗效满意。

10.镇痉祛风散

白花[FS:PAGE]蛇40g,全蝎8g,蜈蚣15g,威灵仙30g。上方中前3味药共研细末,分为8份,每天冲服1份,8天为1疗程,停药4天,每天取威灵仙30g,清水煎服;第13天继续服镇痉祛风散8天,全疗程为20天。

本方有祛风止痉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面肌痉挛32例,年龄18~65岁,病程3天~9年6个月。结果服药2个疗程后,痊愈30例,无效2例。

11.多针浅刺法

先取头部穴位神庭上星前顶,每次选其中1~2穴用28~30号毫针行平刺,并在每1针行快速捻转手法1分钟,留针期间每隔20分钟行针1次,共留针100~120分钟。然后以左手中指、无名指、食指在患者头面部健侧或患侧进行轻轻揣摸,当摸到压痛点、感觉敏感点或硬节和棱索或抽动最明显处,即为敏感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避开较大血管,用28号毫针直刺1~2cm,每次不包括神庭、上星、前顶3穴,选(敏感点)8~12个点,留针80~120分钟,不捻针,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在留针期间令患者坐或仰卧位集中精力体会针感,切禁大声喧哗或打磕睡。

有报道临床运用本法治疗面肌痉挛39例,年龄20~62岁;左侧19例,右侧16例,双侧4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结果治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74%。最多治疗6个疗程,最少2个疗程。

12.止痉针刺法

选穴:风池、下关、合谷、太溪太冲。操作:风池穴进针0.8~1.2寸,针感自后枕部向上传导者效佳;太溪穴针感要求放射至足底;下关穴予轻刺激;合谷、太冲穴需要多次提插捻转,留针过程中,若面肌抽动仍不时出现者,每隔5分钟行针1次。

本法可平肝熄风,滋养肾阴。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面肌痉挛30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32岁,以50岁以上者居多;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者半个月。单纯睑肌痉挛者14例,牵及颧肌、颊肌、唇[FS:CONTENT_END]

咨询电话:010-84132590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面肌痉挛治疗误区

下一篇:面肌痉挛心理治疗办法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