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肾虚肾虚辩证正文

肾阳虚的基理与中医辨证

由于素体阳虚,或年高肾亏,久病伤阳,或房劳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导致肾的温煦、生殖、气化功能下降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表现

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面色晄白或黧黑,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排尿无力,尿后余沥不尽,或尿少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胀腹泻,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或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女子宫寒不孕,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尺部尤甚。

临床表现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不能温养筋骨腰膝,故腰膝酸软冷痛;肾居下焦,为阳气之根,肾阳不足,失于温煦,故畏寒肢冷,下肢尤甚;阳虚无力运行气血,面络不充,故面色晄白;若肾阳衰惫,阴寒内盛,则本脏之色外现而面色黧黑;阳虚不能鼓舞精神,则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肾虚不能上养清窍,脑窍失养,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二阴,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不固,膀胱失约,故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排尿无力,尿后余沥不尽;肾虚气化不及,水液内停,故尿少浮肿;肾阳虚衰,不能温运脾土,脾失健运,清浊混淆,故腹胀腹泻,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肾虚则生殖功能减退,故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女子宫寒不孕,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尺部尤甚,皆为肾阳不足之象。

治疗方法

温补肾阳。

1、本证应以温补肾阳为重点,根据兼证不同而分别佐以温补脾阳、温补心阳。临床上脾肾阳虚、心肾阳虚并不少见。

2、因为阴阳互根,不能单纯温阳,还应注意滋补阴液,以阴中求阳。

3、若为单纯肾阳不足,可用附子肉桂温阳;若为肾病,一般不使用附子类药物,可选择巴戟天肉苁蓉等药物,以防过于温燥伤阴。

常用药物

1、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于亡阳证、阳虚证、寒痹证等。《神农本草经》记载: “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痹,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本草汇言》记载: “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人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息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本草正义》言:“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2、肉桂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用于阳痿、宫冷、腹痛、寒疝、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虚火上浮等症。

汤液本草》记载:“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本草求真》记载:“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凡沉寒痼冷、营卫风寒、阳虚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结气、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血脉不通、胎衣不下、目赤肿痛,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

3、鹿茸

鹿茸为脊椎动物鹿科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绒毛的幼角。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等症。

《神农本草经》记载:“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名医别录》记载: “疗虚劳洒洒如疟,赢瘦,四肢酸痛,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

《本草纲目》记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4、淫羊藿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或柔毛淫羊藿的全草。味辛、甘,性温。归肾、肝经。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用于肾阳虚衰,阳痿尿频,腰膝无力;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等症。

《神农本草经》记载: “味辛,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日华子本草》言: “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瞀,中年健忘。”《本草秘录》言: “男子命门寒,则阳不举;女子命门寒,则阴不纳。非男子绝阳不能生,女子绝阳而尚可产也。本草言女子绝阴不产者乃讹写也。淫羊藿补阳而不补阴,取其补男女之阳,则彼此之化生不息。”

5.仙茅

仙茅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味辛,性热,有毒。归肾、肝经。温肾壮阳,祛寒除湿。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精冷,小便频数,腰膝冷痛,筋骨痿软等症。《本经逢原》记载: “仙茅性热,为三焦命门之药,惟阳衰精冷,下元虚弱,老人失溺,无子,男子禀赋素虚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本草正义》云: “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亦兼能祛除寒湿,与巴戟天、淫羊藿相类,而猛烈又过之。”

《开宝本草》言:“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神农本草经疏》言: “凡味之毒者必辛,气之毒者必热。仙茅味辛,气大热,其为毒可知矣。虽能补命门,益阳道,助筋骨,除风痹,然而病因不同,寒热迥别,,施之一误,祸如反掌。况世之人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疾者,百无二三。辛温大热之药,其可常御乎?”

6、巴戟天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味辛、甘,性微温。归肾、肝经。补肾助阳,祛风除湿。用于阳痿不举,官冷不孕,小便频数,风湿腰膝疼痛,肾虚腰膝酸软等症。

《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本草备要》记载: “补肾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湿脚气水肿。”《本草正义》记载: “味辛,气温,专人肾家,为鼓舞阳气之用。温养元阳,则邪气自除,起阴痿,强筋骨,益精,治小腹阴中相引痛,皆温肾散寒之效。”

《本草秘录》云: “夫命门火衰,则脾胃虚寒,不能大进饮食。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不烁其水之为妙耶。”

7、杜仲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等症。

《神农本草经》记载: “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本经逢原》记载:“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故人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但肾虚火炽,梦泄遗精而痛者勿用,以其辛温引领虚阳下走也。”

《本草汇言》云: “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然色紫而燥,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益肾诚为要剂。”

8、续断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用于阳痿不举,遗精遗尿;腰膝酸痛,寒湿痹痛;崩漏下血,胎动不安;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等症。《神农本草经》记载: “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

《本经逢原》记载: “续断入肝,主续筋骨,为妇人胎产崩漏之首药。又主带脉为病。久服益气力,利关节,治腰痛,暖子宫,疗金疮折伤,散痈肿瘀血,疗妇人乳难。《本经》治伤中补不足等病,总取和血通经之义。又能止小便多,治遗泄。”

9、肉苁蓉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带鳞叶的肉质茎。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孕,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肠燥津枯便秘等症。阴虚火旺及大便滑泄者慎用,胃肠实热而大便秘结者忌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瘾瘕。久服轻身。”《本草汇言》云:“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苁蓉之名。”《本草秘录》云: “若多用之,能滑大肠。古人所以治虚人大便结……正取其补虚而滑肠也……骤用之而滑者,久用之而后自止矣。

10、锁阳

锁阳为锁阳科肉质寄生草本植物锁阳的肉质茎。味甘,性温。归肝、肾、大肠经。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不孕,下肢痿软,筋骨无力;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等症。注意阴虚阳亢、脾虚泄泻、实热便秘者均忌服。《本草衍义补遗》记载: “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不燥结者勿用。”《本经逢原》记载:“肉苁蓉与锁阳,总是一类,味厚性降,命门相火不足者宜之。”

《本草秘录》认为: “锁阳……虽能补阴兴阳,而功效甚薄。”

11、补骨脂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味苦、辛,性温。归肾、脾经。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用于肾阳虚痿,腰膝冷痛;肾虚遗精,遗尿,尿频;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肾不纳气,虚寒喘咳等症。阴虚火旺、大便秘结者忌用。《本草纲目》言其:“治肾泻,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本草经疏》记载: “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本草秘录》云: “故纸治泻有神,非治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肾阴虚的中医辨证

下一篇:辨清肾虚各类症状 辩证调理肾经不足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