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
肠扭转表现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根据其发生的部位,临床上各有特点。小肠扭转:急性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发生于儿童者则常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有关。
诊断检查
腹部X线检查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另外,还可见空肠和回肠换位,或排列成多种形态的小跨度蜷曲肠袢等特有的征象。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或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便、排气后缓解的病史:临床表现除腹部绞痛外。如作低压灌肠。往往不足500ml便不能再灌入,腹部X线平片显示马蹄状巨大的双腔充气肠袢,圆顶向上,两肢向下;立位可见两个酸平面。钡剂灌肠X线检查见扭转部位钡剂受阻,钡影尖端呈“鸟嘴”形。
治疗方案
肠扭转是一种较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常可在短时期内发生肠绞窄、坏死,死亡率为15%- 40%,死亡的主要原因常为就诊过晚或治疗延误,一般应及时手术治疗。
1.扭转复位术 将扭转的肠袢按其扭转的相反方向回转复位。复位后如肠系膜血液循环恢复良好,肠管未失去生机,则还需要解决预防复发的问题,如为移动性盲肠引起的盲肠扭转,可将其固定于侧腹壁;过长的乙状结肠可将其平行折叠,固定于降结肠内侧,也可行二期手术将过长的乙状结肠切除吻合。
2.肠切除术 适用于已有肠坏死的病例,小肠应作一期切除吻合:乙状结肠—般切除坏死肠段后将断端作肠造口术,以后再二期手术作肠吻合术,较为安全。 早期乙状结肠扭转,可在乙状结肠镜明视下。将肛管通过扭转部进行减压.并将肛管保留2—3日。但这些非手术疗法。必须在严密的观察下进行。
预防
避免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
保健贴士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肠系膜长轴旋转或两段肠袢扭缠成结而造成闭袢性肠梗阻,前者常见患者中下腹有阵发性剧烈绞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中期以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肠内容物。注意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维持营养。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