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皮肤病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正文

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

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也称隆起性红斑病。本病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在四肢、面部及颈部有隆起的疼痛性红色斑块,中医属于“丹”的范畴。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数人认为本病是对细菌感染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有的病人发病前曾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腺炎及气管炎等,部分患者抗链“O”值增高。本病常发生在夏季,所以可能与天热、日晒有关。

中医认为是外感毒邪湿热,郁滞肌肤所致。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多发生在夏季,皮损易出现于面部、颈、躯干等部位,常两侧分布,但不对称。

2.皮损为散在的红色斑块和结节,初起为渗出性红斑或丘疹,以后逐渐扩大,增多,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深红色,斑块为深红色扁平隆起,边界清楚而陡峭,表面呈乳头状突起或粗大的颗粒状表现,似假性水疱。部分皮损表面可见水疱和脓疱,触之稍硬,有触痛。一般不发生糜烂或溃疡。有的斑块中央部分逐渐消退,成色素沉着斑,周围仍隆起呈环状损害。自觉有疼痛感,本病常反复发作。

3.本病常发病急,部分患者发疹时常伴有持续性败血症样高热、咽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尤以重症者较为显著。

4.如不经治疗,大约1~2个月可逐渐痊愈,皮疹消退后常遗留下色素沉着斑,不留瘢痕。

(二)现代检测

1.化验检查:从第二周起白细胞计数增多,可高达(10.0~20.1)×109/L,嗜中性白细胞也明显增高,血沉快,亦可有一过性蛋白尿。

2.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嗜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并常见核固缩及核碎裂,而陈旧性皮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相对增多。

(三)鉴别诊断

1.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本病皮疹好发于四肢关节伸侧,特别是指、腕、肘、膝、踝部等多见,一般不对称。患者一般情况好,不发热,皮疹也不疼痛,多为红色、紫红或带黄色的结节或斑块,有时上覆白色鳞屑。组织病理变化;真皮上中部血管呈急性炎症表现,血管内膜增厚、闭塞,血管周围有多数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晚期纤维化形成。

本病病程长,通常持续5~10年,痊愈存留有瘢痕。

2.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疹易发生于下肢、臀、背部、手及腕部,常对称分布,较重患者可有发热。皮疹为多形性,可有红色斑疹、丘疹、斑丘疹、血疱、溃疡,但以紫癜性斑丘疹为特征性皮疹。血化验常无明显变化,严重者可有贫血,蛋白尿。组织病理改变: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红细胞外渗,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有核碎裂现象。本病常迁延不愈,溃疡愈合后常留有疤痕。

3.多形红斑:皮疹容易发生在足背、手背、掌足足疏及面、臀等部位,对称发生,一般不发热,重症多形红斑常伴高热,但皮疹一般不痛,多为水肿性斑丘疹,大疱,较为典型的皮疹为虹膜状水肿性红斑。组织病理变化:表皮变化明显,棘细胞层增厚,有海绵形成,细胞内水肿,真皮内有血管扩张,其血管周围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可见表皮下水疱。

病程一般2~3周自愈,愈后不留任何瘢痕。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汤药:清热除湿汤加减(萆解、黄柏茯苓车前子泽泻、六一散等)

2.中成药:可选用雷公藤制剂或昆明山海棠

(二)西医治疗

1.本病通常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好,有感染征象的才选用抗菌素治疗。

2.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良效,一般采用强的松,症状减轻后逐渐停用。或用地塞米松结合四环素内服。

3.可用氨苯矾或氯化奎宁口服。

4.外用药可除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如去炎松尿素霜、肤乐霜等。

[护理]

1.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尤其应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概述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