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民族医药 --> 苗医 --> 苗医的理论和特色诊疗

苗医的理论和特色诊疗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与疾病、伤害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医疗经验,成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部分。
麻木、疼痛、皮肤病等。

    2.局部熏蒸法:用药罐将药煎好后从火上取下,将患处直接放于药罐口,或将药液连渣倒入盆中以药液热气重蒸患处主治局部疾患,还有用口鼻对着药罐口熏蒸治疗咳嗽、鼻塞不通等。

    (十)火针疗法

    视疔、癀大小,选用特制的不同规格的铁针,然后估量疔、癀顶端与根部的距离,用卡子卡在针尖适当部位(避免刺入过深或不及),将铁针烧红从疔、癀顶端垂直刺入,当速进速出。主治疗、癀类疾病。

    (十一)抹酒火疗法

在粗瓷碗内倒适量白酒点燃,医者用手不断蘸燃烧的白酒敷于患处,并施以摸、拍、揉、捏等手法。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等。

    (十二)烧药火疗法

    取绿豆大小的硫黄,或米粒大小的麝香置于选定部位,用火媒子将其点燃,烧至患者不能忍受时去掉。此法具有较强的散寒除湿止痛之功。

    (十三)纸媒筒疗法

    取5寸长竹筒1个,同草纸浸透熔解后的蜡,裹于竹筒的一端,另一端罩住肚脐,然后点燃蜡纸,至蜡纸烧尽。主治小儿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十四)外敷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制剂敷于选定部位以治疗疾病。

    1.用鲜药捣烂外敷患处或肚脐。可治皮肤、筋骨、关节、脏腑疾病。

    2.用桐油煎鸡蛋制成蛋饼,趁热敷于脐腹上。

    3.取活鸡1只,剖开胸腹趁热仆在患者胸腹上。此两法主要用于各种冷病。

    4.将小鸡崽与鲜接骨药共同捶烂捣绒,敷于骨折部位,可以接骨。

    (十五)热熨疗法

    将颗粒状食盐炒热装入布袋内,趁热熨肚脐、胸腹、背心及其他病灶,也有医者直接用手掌蘸桐油烤热后为患者熨以上各部位,本法主要用于各种病情轻微的冷病。

    (十六)刮脊抽腿疗法

    用铜钱蘸桐油刮背脊两侧大筋,然后握住患者脚踝用力抽动其双腿。主治部分抽搐或痿瘫类疾病。

    (十七)拍击疗法

    用手蘸白酒在病人小腹及大腿内侧用力拍击,至病人痛不可忍为止。主治“扯肠风”、“缩阴症”等。

    (十八)针挑疗法

    在背脊肺俞穴、脾俞穴等部位,或大、小鱼际处,皮肤经消毒后,用大缝衣针挑破皮肤,挑出少量皮下脂肪并剪去,然后包扎好伤口。主治小儿疳积、哮喘、小儿麻痹症等。

    (十九)外洗疗法

    用药煎水或鲜药捣烂兑水外洗全身或局部病灶。主治各种皮肤病、痹证、偏瘫等。

    (二十)药针疗法

    根据病情不同有硫黄针和糖药针两种。

    (1)硫黄针疗法:取缝衣针l枚,将针尾插入筷子头内,仅留出1。5毫米左右的针尖扎紧备用。在一粗瓷碗内燃烧硫黄,待熔化后用针尖蘸硫黄点刺患处,视患处大小点刺1至数针不等。

    (2)糖药针(又名弩药针)疗法:以川乌草乌、南星、一支蒿、半夏、半截烂、断肠草等30多种鲜药榨汁,将药汁置放于阴凉通风处晾晒浓缩成膏状,然后收藏于瓷瓶内备用。用时以竹签挑出一小点如黄豆大,用500毫升酒或冷开水稀释,并加入适量的虎尿、马蜂尿(蜂毒),然后用上述针具蘸药水刺患处,视患处大小点刺1至数针。此两法皆主治风湿麻木、疼痛、偏瘫等。

    (二十一)化水疗法

    取清水1碗,医者定神运气后,用手指在水

|<< << < 1 2 3 4 5 6 7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苗医  苗医的理论  苗医特色诊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苗医对保健的认识        下一篇:苗族医学理论体系

>> 返回苗医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