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是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脑实质引起的化脓性炎症,继而形成脓肿。脑实质内形成脓腔,临床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局部定位体征和感染性症状。后两种病原体所致的脑脓肿极少见。可在任何年龄发生,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发病率占神经外科住院病人 2%左右,男女比例约2。5:1。脑脓肿的病因绝大多数继发于体内某处的化脓性病灶。根据感染来源的不同,脑脓肿可分为五大类:
①耳源性脑脓肿,约占全部脑脓肿的半数,并以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并发胆脂瘤引起的最多见。大约 2/3发生在大脑颞叶,1/3发生在小脑半球,其他脑叶少见。脓肿大多单发,但多见多房脓肿。中耳炎和乳突炎时,细菌侵蚀鼓室壁,造成化脓性骨髓炎,然后破坏鼓室盖、乳突小房顶或岩骨后方,炎症累及各层脑膜,细菌通过血管及其周围间隙进入脑组织。炎症向上发展即形成颞叶脑脓肿,向后发展即形成小脑脓肿。小儿由于乳突骨质薄、中耳感染容易通过乳突气房和特劳特曼氏三角(迷路三角。上方为岩上窦,下方为面神经管,后方为乙状窦)蔓延到小脑半球引发脓肿。
②鼻源性脑脓肿,少见。额窦、上颌窦、筛窦的化脓感染引起的脑脓肿多发生在额叶底部和前部、蝶窦的炎症可引起垂体、颞叶或颅底的脓肿。
③血源性脑脓肿,约占1/4。身体某个部位发生化脓性感染后,感染灶内脓性栓子脱落,随血流迁栖到脑白质,形成脑脓肿。此类脑脓肿1/3~1/2为多发。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好发于额叶和顶叶。原发灶如脓胸、肺脓疡、支气管扩张感染、疖肿等。其他远隔部位的脓栓可来自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如房室间隔缺损时常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大量血液不经肺循环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化脓性栓子脱落后沿动脉进入脑白质可引起脓肿(此类也称心源性脑脓肿)。头面部疖和痈、颅骨骨髓炎、牙槽脓肿时,脓栓可通过头面静脉与颅内静脉的交通支进入颅内(这些交通支无静脉瓣),形成脑脓肿。腹腔、盆腔脓肿和泌尿系感染时,脓性栓子可由脊柱周围的静脉丛经吻合支进入椎管内静脉丛,经椎静脉入颅形成脓肿。
④外伤性脑脓肿,开放性颅脑损伤,早期清创不彻底或延迟清创、细菌、骨碎片和异物进入脑内,形成脓肿。脓肿多在外伤早期形成,但也有数月乃至数年后形成者。此类脑脓肿多为单发。往往发生在创面和有碎骨、异物处。颅底开放性骨折和脑部手术后,也可偶发脓肿。
⑤隐源性脑脓肿,感染源多不明显或隐蔽。可能由于脑部感染较轻,身体抵抗力强,应用抗生素后感染暂时被控制。但往往脑实质内已潜有细菌,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又繁殖起来形成脓肿。此类脑脓肿病程长,症状体征似脑瘤,不易鉴别,常在术中穿刺出脓液才确定。近来因广泛使用抗菌素,此类脑脓肿有增多趋势。
脑脓肿的病原体多为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金黄色或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血性、草绿色和厌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偶有樊尚氏杆菌、伤寒杆菌和副大肠杆菌类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所致者。约1/4为混合细菌感染。感染源不同,致病菌亦不同。如耳源性脑脓肿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其他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单独或混合感染。且病原体往往与耳部感染细菌一致。鼻源性脑脓肿的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多见。胸源性脑脓肿的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心源性脑脓肿的致病菌以甲型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腹、盆腔感染所致的以大肠杆菌为多。外伤感染性脑脓肿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大多数脑脓肿的脓液培养阴性,这与运用了抗生素或未做厌氧菌培养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