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髓炎即病源牙疼痛,面部相应部位肿胀,脓液,下唇麻木,眶下部明显红肿,鼻腔穿破溢脓,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肿胀,纤维组织发硬,瘘管,溢脓,龈隙溢脓。
因颌骨受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累及范围常包括骨膜,骨皮质以及骨髓组织,临床上常见的有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婴幼儿骨髓炎以及放射性骨髓炎。颌骨骨髓炎可分为化脓性、特异性、放射性等几种。临床上以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即牙源性、损伤性及血源性。血源性颌骨骨髓炎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小儿。牙源性颌骨骨髓炎最多见,约占全部颌骨骨髓炎的90%。我国由于医药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已大为下降。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多见,这与下颌骨皮层骨骨质致密、周围有肥厚肌肉及致密筋膜附着,髓腔脓液积聚不易穿破引流等因素有关。
疾病症状
1、急性颌骨骨髓炎
发病急剧,全身症状明显。局部先感病源牙疼痛,迅速延及邻牙,导致整个患侧疼痛并放散至颞部。面部相应部位肿胀,牙龈及前庭沟红肿,患区多个牙齿松动。常有脓液自牙周溢出。下颌骨骨髓炎,因咀嚼肌受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下牙槽神经受累时,可有患侧下唇麻木。上颌骨骨髓炎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感染来源常为血源性。其局部表现为眶下部明显红肿,并常延至眼周致眼睁不开。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及口腔穿破溢脓。
2、慢性颌骨骨髓炎
急性颌骨骨髓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常见的原因是单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脓液自行穿破,引流不畅。慢性颌骨骨髓炎期间,急性症状大部消退,全身症状已不明显,疼痛显著减轻。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肿胀、发硬。瘘管,经常溢脓,甚至排出小块死骨。病变区多个牙松动,龈隙溢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引流不畅时,可急性发作。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贫血、身体衰弱。
病因病理
引起颌骨骨髓炎的病因多见于牙齿本身的疾病,另外,如伤口感染、拔牙手术后、口腔颌面部放射线照射等都可发生。颌骨骨髓炎发病早期可出现高热、寒颤、食欲不振、便秘等全身症状。患病区软组织红肿、疼痛、牙龈红肿、牙痛,伴有多个牙的明显松动。如骨髓炎发生在下颌磨牙附近,炎症可侵入周围肌肉引起痉挛,使牙关紧闭;骨髓炎如发生在下颌神经管附近,可引起下唇麻木。炎症早期颌骨破坏不很明显,两周以后,骨质的破坏可由X线摄片证实。
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即牙源性、损伤性及血源性。血源性颌骨骨髓炎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小儿。牙源性颌骨骨髓炎最多见,约占全部颌骨骨髓炎的90%。我国由于医药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已大为下降。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多见,这与下颌骨皮层骨骨质致密、周围有肥厚肌肉及致密筋膜附着,髓腔脓液积聚不易穿破引流等因素有关。
诊断检查
1、详询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注意与牙齿的关系,查明病原牙。
2、有无积脓波动感,可疑时可作穿刺证实。
3、脓液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4、有无瘘管,用探针等器械探查有无死骨及死骨分离。
5、X线摄片,慢性期查明骨质破坏情况,有无死骨形成或在低毒性感染时见骨皮质增生型。
治疗方案
1、急性期 ①给予抗菌药物;②注意营养;③剧烈疼痛者,应给镇痛剂;④保持口腔清洁;⑤如有骨膜下积脓应及时切开引流;⑥拔除病原牙(婴幼儿骨髓炎急性期,更应注意早期口腔内引流)。
2、慢性期 ①引流口必须通畅,引流条不可填塞过紧,必要时应扩大引流口。②急性发作时应给予抗菌药物。③死骨分离后,须及时取出死骨。骨皮质增生型骨髓炎可彻底刮除增生的骨质。
治疗方法
及时治疗冠周炎、尖周炎等牙源性感染,对预防发生颌骨骨髓炎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