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尿羟脯氨酸
单位:微摩/24小时尿(μmol/24h尿)。
正常值:1~5岁,153~496微摩/24小时尿;6~10岁,267~755微摩/24小时尿;1l~14岁,480~1 370微摩/24小时尿;18~21岁,153~420微摩/24小时尿;21岁以上,114~328微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羟脯氨酸血症、严重骨折、骨癌、结缔组织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及生长激素分泌增多、骨软化症等。
2、降低:见于侏儒症、静脉注射钙剂及降钙素治疗。
三十二、尿淀粉酶(AMY)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对硝基酚(PNP)法:<490单位/升;碘-淀粉比浊法:为840~6 240单位/升。
临床意义:
1、增高:主要见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癌、胰腺囊肿、胰腺导管堵塞、急性胆囊炎、胃溃疡、腮腺炎等。
2、降低:主要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三十三、尿N-Z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单位:单位/克肌酐(U/g Cr)。
正常值:对硝基酚法(PNP法):<22单位/克肌酐。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各种肾实质性疾病引起肾小管损伤,肾移植排斥反应,应用有肾毒性的药物,肾恶性肿瘤等。
三十四、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重氮试剂法:<560单位/升。
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汞或铅中毒、肾胚胎瘤、尿路结石、肾结石等。
三十五、尿溶菌酶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琼脂平板法:为0~2毫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重金属或抗生素所致的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先天性肾小管发育不全、慢性萎缩性肾小管病变、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伴肾小管受损、肾移植排斥反应、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肝豆状核变性、流行性出血热、肾病综合征等。
三十六、尿碱性磷酸酶(ALP)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0.51~0.61毫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盂肾炎、肾梗死、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等。
三十七、尿酸性磷酸酶(ACP)
单位:微摩/升/秒(μmol/L?s)。
正常值:男性<173.04微摩/升/秒,女性<;125.67微摩/升/秒。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前列腺癌、肾脏病变等。
三十八、尿肌酐(cr)
单位:毫摩/24小时尿(mmol/24h尿)。
正常值:成人,男性7.1~17.7毫摩/24小时尿,女性5.3~15.9毫摩/24小时尿;儿童,71~195微摩/24小时尿;婴儿,88~177微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
2、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代偿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肌肉萎缩性疾病等。
三十九、尿肌酸(Cre)
单位:微摩/24小时尿(μmol/24h尿)。
正常值:碱性苦味酸法(Jaffe):男性0~304微摩/24小时尿,女性0~608微摩/24小时尿,儿童0~456微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先天性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脊髓灰质炎、肌球蛋白尿症、肌萎缩、皮肌炎、硬皮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感染、继发性肝癌、系统性红斑狼疮、骨折、肢端肥大症、急性白血病、发热等。
2、减少:见于呆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四十、尿液尿素
单位:毫摩/24小时尿(mmol/24h尿)。
正常值:250~600毫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可见于体内组织分解代谢增加时,如高热等。
2、降低:可见于肾功能障碍、严重肝脏疾患等。
四十一、尿17-羟类固醇(17-OH)
单位:微摩/24小时尿(μmol/24h尿)。
正常值:0~2岁,1.4~2.8微摩/24小时尿;儿童,2.8~15.5微摩/24小时尿;成人男性,8.3~27.6微摩/24小时尿;成人女性,5.5~22微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症、正常妊娠后期、应激综合征、女性男性化等。
2、降低:可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硬化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