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B)在我国曾被称为日本脑炎、流行性脑炎,1952年统一命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并列入法定传染病。乙脑是流行于夏秋季的急性传染病,经蚊媒介传染。 根据乙脑的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相当于祖国医学温病中的"暑温"、"暑风"、"暑厥"、"暑痉"等病证。1929年及更早发表的关于脑炎在中国流行的报告中,所述症状象昏睡性脑炎(甲型脑炎)之处甚多,且其发病又以冬季为最高,但因其发病曲线的第二个高峰在8月,其中难免包括一部分乙脑。北京协和医院病案检出的1921年秋及1929年秋成年患者各1例,从症状和死后病理检查所见都和乙脑符合。1934年曾自北京报告2例证明是乙脑,1938年夏季诸福棠等报告小儿病例10人,其中6例的恢复期血清可以中和日本脑炎病毒,因此证实乙脑确在北京及附近一带流行过。在1939~1950年间,自上海、重庆、成都等地均有报告。解放后,随着防治工作大力展开,对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有不少的报告,尤其自1958年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地展开中西医结合防治乙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