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是小儿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蛲虫为乳白色的小线虫,长约I厘米左右,它寄生在人体小肠下段至直肠。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而被排出体外,雌虫在夜间爬至小儿肛门附近产卵。每条雌虫可产卵1万个左右,产卵后大多数死亡,极少数仍爬回直肠。虫卵接触空气6小时后就具有了感染性。人吞食虫卵后就感染蛲虫。
小儿患蛲虫病后无明显症状,只是雌虫夜间在肛门附近产卵时小儿感到瘙痒而影响睡眠。如果小儿每晚定时哭闹不睡,要注意检查肛门处是否有蛲虫?由于瘙痒而抓破皮肤可以造成发炎,少数女孩也可出现尿道炎、阴道炎。
蛲虫卵被排出后,可以污染衣裤、被褥、玩具,健康儿如果接触了这些东西,饭前又不洗手,则可能吃入虫卵,感染蛲虫。另一种情况是自己重复感染,患了蛲虫病的小儿因肛门瘙痒,会用手去抓,虫卵粘附在手上,随着进食进人体内,再次感染。
根据以上的传播方式,在防治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在托儿所、幼儿园的小儿,尤其是整托的孩子中发现蛲虫病,全班小儿要一起驱虫,因为此病传染性很强,一个班中往往不止一个人发病。
2.避免重复感染是治疗的关键。晚上睡前洗屁股,可以搽蛲虫膏,睡觉要穿死裆裤。第二天清晨内裤要用开水烫,被褥要太阳晒,玩具要用肥皂水洗。
3.注意个人卫生:常剪指甲,不吮手指,饭前便后洗手,打断病从口入这一环节。蛲虫的寿命只有20~30天,其实只要杜绝重复感染,可以不治自愈。
能驱蛔虫的药物大都可以驱蛲虫,但疗程不完全相同,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蛲虫,细小如白色线头状,长约1厘米,寄生在人体小肠下段及结肠、直肠,吸取人肠粘膜上的营养;午夜爬出肛门,在肛周产卵,刺激皮肤引起奇痒,小儿用手搔痒,虫卵便易污染手,藏在指甲内,小儿用手拿东西吃,或吮手指时,便把虫卵吞入消化道,在肠壁孵化
发育,吸取营养,半个月后又发育为成虫,再生蛋感染人体;如此循环往复,自身感染,用蛲虫剂也无济于事;若讲究卫生,打断蛲虫的往复循环,蛲虫本身的寿命只有一个月左右,只要不再吞下它的卵,就不会重复感染,一个月之后,它自己便会死亡。
预防:
1.剪指甲.每次进餐之前洗手。
2.穿整裆裤睡觉,睡时肥手指套在布袋内,次日把内裤换下,把手布套脱下,用开水煮沸。
肛门:入睡前清洗肛门周围与阴部,将蛲虫药膏挤入肛门内。
3.“长针眼”不要挤
“针眼”医学上称麦粒肿或睑缘疖,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眼病。
麦粒肿又分为内外两种,外麦粒肿是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毛囊发炎,表现为眼睑局限性红肿,有小硬结,自觉疼痛或触痛,几天后在睑缘睫毛的根部可看到黄白色脓头,切开排脓或自行破溃脓流出后很快痊愈。内麦粒肿是睑板腺发炎,症状与外麦粒肿相似,只是疼痛较重,在眼睑结膜面(眼皮里头)出现脓头。
长了“针眼”可以热敷,滴用消炎的眼药水,炎症较重时可以口服抗生素,当“针眼”有脓头时及早切开排脓,千万不要自行挤压。因为眼睑血管丰富,眼的静脉与眼眶内静脉和面静脉相通,又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而眼静脉没有防止血液回流的静脉瓣,血液可以向各个方向回流,如果挤压,脓性分泌物(含大量细菌)可以随血液进入海绵窦,引起海绵窦栓塞,甚至出现败血症或脑膜炎。所以切记长“针眼”不要挤。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