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一)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以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争取达到每日1—1.5g/kg,热量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辅以药物对症及恢复肝共冷,药物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极性丙型肝炎则是例外,因急性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早期应用抗病毒药可减少转慢率。可选用干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疗程24周,可同时加用利巴韦林治疗。
(二)慢性肝炎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1、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卧床可增加肝流量,有助恢复。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批发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干维生素得益消化食物有利肝脏修复,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防发生脂肪肝,避免饮酒。
(3)心理平衡:使病人有正确的疾病观,对肝炎治疗应有耐心和信心。切勿乱投医,以免延误治疗。
2、药物治疗:
(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
1)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B族、C等),细胞色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肌苷,ATP,辅酶Q10,氨基酸,1,6二磷酸果糖,马洛替酯等;
2)降酶药:五味子类(联苯双酯等),山豆根类(苦参碱等),甘草提取物(甘草甜素,甘草酸苷等),垂盆草,齐墩果酸等有降氨酶作用。部分病人停药后有ALT反跳现象显效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为宜;
3)退黄药物:临床上认为退黄作用的药物包括:丹参、茵枝黄、氨酸镁、前列腺素E1、腺苷蛋氨酸,低分子右旋糖酐、苯巴比妥、山茛菪碱、皮质激素等。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如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疏通肝内微小胆管,诱导转移酶、促进胆红素运输等。应用皮质激素须慎重,肝内淤胆严重,症状较轻,其他退黄药物无效,无禁忌证时可选用。
(2)免疫调节:如肽或胸腺素,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等。肽主要是从猪或小牛胸腺中提取肽的,每日100—160mg,静脉滴注,3个月为一疗程。胸腺肽α1为合成肽每次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6个月。有报道白介素2(IL—2),LAK细胞回输,左旋咪唑布剂,某些中草药提取物如猪苓多糖、香菇多糖、肝炎灵注射液等亦有免疫调节功效。
(3)抗肝纤维化:主要有丹参、冬虫夏草、核仁提取物、Y干扰素、秋水秋碱等。丹参抗纤维化作用较一致共识,研究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