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机
中医学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经乳同源,俱为精血之所化,冲为血海,冲脉下起于胞宫,上连于乳房,胃气充养,肝气条达,冲脉之血下行胞中则为经水,上行乳房则化生乳汁。故有"上为乳汁,下为血海"之说。在产后哺乳期间,阴血上溢为乳,月经停闭不行;断乳后,阴血下注冲脉,溢而为经则泌乳停止,此乃正常之生理。当溢乳出现于非产后、非哺乳期,并伴闭经者,乃阴血为病因所致应下注反上逆之故,逆上之因常见于肝郁化热、脾虚痰阻以及肾虚火旺等使冲任失调,经血不能下达反上溢成乳。
中医诊断
闭经-溢乳综合症的主证是溢乳、闭经,为此辨证时应以溢出乳汁的量、色、质及周身伴有症状、发病时间及舌脉的变化等作为重点。
1. 肝郁化热
主证:月经闭止,乳头溢乳,其量较多,色黄白质浓稠,或乳头痒痛。精神抑郁,胸闷、头晕,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有力。
分析:肝郁化热,冲任经血随肝经郁热上逆,不得下行,反上逆而化为乳汁,乳头属肝,热迫乳出,故见闭经、溢乳;疏泄太甚,则乳汁量多;肝热上扰,则乳汁色黄白质稠,乳头痒痛,头晕,口苦咽干;肝郁气机不畅,故精神抑郁、胸闷。余证皆属肝郁化热之象。
2.脾虚痰阻
主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白带量多,渐至闭经、溢乳,体胖面垢,纳差口淡,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或缓滑。
分析:痰湿流注下焦、壅滞冲任,血海不能按期满溢,则经期错后、量少,继而经血不能下达则闭经;痰湿内阻,气机不畅,气血紊乱,经血倒行,迫于乳房,化为乳汁而溢乳;痰湿困脾,痰浊内生,可见体胖面垢,余证均为脾虚痰阻之象。
3.肾虚火旺
主证:闭经时限较长,乳汁自溢或挤之有乳,色黄质稀,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面色晦暗,五心烦热,午后低热,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分析:肝郁肾虚,肾水不足,子宫失养,子宫虚则有藏无泄,更加肝经疏泄太过,气血紊乱,胞脉不利,气血逆入乳房化为乳汁而见闭经、溢乳之证。余证均为肾虚火旺之象。
中医治疗
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使气血平和,溢乳停止,经血再现。同时亦需配合心理治疗,以达事半功倍之效。本病的治疗,多采取调肝为主,结合滋肾降火、健脾固胃、化瘀降逆等方法,抑制溢乳,通调月经。另外,在服药的同时,还应配合心理治疗,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保持充足睡眠,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一、辨证选方
1. 肝郁化热
治法:疏肝清热,抑乳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5g,赤芍15g,茯苓10g,丹皮10g,栀子10g,卷柏15g,泽兰 20g,牛膝
20g,麦芽 45g。大便燥结者加芦荟 10g,制川军10g;乳房胀痛者加瓜蒌皮10g,橘叶5g。
2.脾虚痰阻
治法:健脾燥湿,豁痰通经抑乳。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苍术25g,香附10g,半夏10g,陈皮15g,茯苓15g,枳实10g,神曲10g,南星10g,石菖蒲20g,川芎
3.肾虚火旺
治法:滋肾降火,养血平冲。
方药:二甲地黄汤加减。炙龟版(先煎)20g,炙鳖甲(先煎)15g,枸杞子10g,钩藤10g,淮山药15g,干地黄10g,山萸肉15g,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5g,怀牛膝10g,赤芍20g,白芍20g,续断 15g,川楝子 10g。午后低热者加青蒿 15g,银柴胡 15g。
二、专方验方
1.抑乳方:炒麦芽90g,白芍30g,茯苓30g,莲须30g,当归12g,柴胡12g,石菖蒲10g。脾胃虚弱者加黄芪30g,党参20g,肝郁化热者加丹皮、山栀子各20g,肾虚失藏者加菟丝子30g,女贞子、旱莲草各15g。
2.通经止乳汤:生地18g,石菖蒲15g,远志12g,菟丝子12g,牛膝9g,当归9g,紫石英30g,生麦芽30g,丹参18g。适用于闭经、溢乳伴腰膝酸软,乳房胀痛,性欲淡漠者。
3.温通下元汤:鹿角胶、淫羊蕾、枸杞、巴戟天、熟地、焦白术、皂刺、川贝、川芎、牛膝、桃仁、炒麦芽。适用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闭经-溢乳综合征。五心烦热者,加知母,生地易熟地;服药期间有经前期征兆者,加红花、益母草。30剂为一疗程。
三、其它疗法
饮食疗法
1.大佛酒:大砂仁30g,大佛手30g,大山楂30g,黄酒或米酒500g。将砂仁、佛手、山楂洗净置酒瓶中浸泡 3~ 6天,视酒量大小,每次饮 15~30ml,早晚各 1次。不善酒者,可以好醋代泡,服时加冰糖适量减酸。适用于肝郁型闭经溢乳。
2.山楂内金散:生山楂60g,生鸡内金30g,刘寄奴15g。生山楂去核干燥研粉,生鸡内金干燥研粉,二药混合。刘寄奴煎汤,加红糖适量,每次送服药粉15g,每日3次,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闭经、溢乳。
3.中药丹栀逍遥丸:具有疏肝健脾调经之效。适用于肝郁化热所致闭经-溢乳。每日2次,1 次1丸。
取百会、气海、天枢、足三里、大赫、血海、膻中等穴。取30号1.5寸毫针,隔日针刺1次,采用捻转补泻法,手法为平补平泻,每次留针20分钟。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