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眼科症状正文

轮上赤豆

【概念】

轮上赤豆是指白睛表层有痘状疱疹突起,推之可移,或黑睛边缘有豆状疱疹,周围有赤脉环绕或赤脉成柬,色红如赤豆而得名。常发于素体虚弱之小儿。

《证治准绳·七窍门》称“轮上一颗如赤豆证”。近代医书则称为“风轮赤豆”。另“火疳”证,亦生于白晴,但在里层,推之不能移动。可以鉴别。如《证治准绳·七窍门》说:“若白轮有红颗而胀急涩痛者有变,而急痛连内,而根深接内者,火疳也。”

【鉴别】

常见证候

肺经燥热轮上赤豆:白睛表层有灰红色疱疹隆起,推之可移,四周有赤脉环绕,小疱疹可自行消退或溃破,伴有轻度畏光或眵泪,舌红少津、脉数。

肺肝郁热轮上赤豆:白黑睛交界处,有淡红色疱疹突起,赤脉围绕,畏光流泪,灼涩疼痛,舌红苔微黄,脉弦而数。

肝经火旺轮上赤豆:黑睛边际疱疹隆起,溃破后渐向黑睛中央匐行,并有赤脉成束追随,状如彗星,或缠绕如赤豆,高度羞明,患儿常以手遮目,或欲躲藏暗处,闭塞户牖,疼痛流泪较重,舌红,脉弦数。

阴虚火炎轮上赤豆:白睛或黑睛疱疹隆起,疼痛怕光轻微,病延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赤脉隐现,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气虚肝热轮上赤豆:白睛或黑睛上疱疹隆起,时发时愈,羞明怕热,食少神疲,烦躁不宁,舌淡红,脉濡数。

脾虚兼痰轮上赤豆:白睛或黑睛上疱疹,反复发作,面色咣白,颈部痰核累累,舌润苔白,脉濡滑。

鉴别分析

肺经燥热轮上赤豆与肺肝郁热轮上赤豆:前者多由肺经燥热熏灼,白睛属肺,热燥于上,故白睛外层出现灰红色疱疹,状如赤豆,推之可随白膜移动,压之不痛,周围赤脉环抱.轻度眵泪,治宜清肺泄热,凉血散瘀,方用桑白皮汤,加丹皮、赤芍、生地;后者多由肺肝得病,郁热上腾。黑睛属肝,故黑白睛交界处疱疹隆起如赤豆状。赤脉从白睛侧包绕,红赤偏重于气轮一边,,治宜清肝泻肺,方用桑白皮汤加草决明、夏枯草青葙子等。

肝经火旺轮上赤豆与阴虚火炎轮上赤豆:均由火邪炎蒸,故黑睛边际疱疹隆起,溃破后向中央侵延,伴有束状赤脉随行,是其共同点。如《证治准绳·七窍门》说:“气轮有赤脉灌注,直落风轮,风轮上有颗积起,色红,初如赤小豆,次后积大”。但两者虚实各异。肝经实火者,疼痛难忍,高度羞明,热泪如汤,舌红,脉实而数。治宜清泄肝胆,方用龙胆泻肝汤,加桃仁红花泽兰、丹皮;阴虚火炎者,病延日久,或反复发作,赤脉隐现,羞明流泪不甚,疼痛轻微,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或养阴清肺汤,去薄荷,加茺蔚子、蝉衣、谷精草

气虚肝热轮上赤豆与脾虚挟痰轮上赤豆:均属虚中挟实。一为气虚阳.浮,肝经郁热,一为脾虚不运,痰湿上壅,故白睛或黑睛上疱疹反复发作为其共同点,但前者热郁于肝,因而烦躁不宁,夜寐不安。治宜益气和中,清肝泄热,方甩异功散,加白芍、夏枯草、胡黄连、草决明。后者湿聚为痰,凝阻络脉,因而颈部、颔下出现痰核。治宜健脾化痰,行气和营,方用香贝养营汤。

轮上赤豆一症,为小儿常见症,麻疹、热病后,气阴俱伤,最易罹患。可发生于气轮白膜,或黑睛之上。实证多与肝肺二经郁热有关;虚证多因脾虚气弱,或病久伤阴所致。病在白睛,邪浅症轻而缓;病在黑睛,邪深症重而剧。轻者易治,亦可自行消退,或溃破后得愈,不留形迹;重者疱疹较大,赤涩疼痛,羞明流泪,溃破如疮,愈合每留翳膜。

【文献别录】

《张氏医通》:“轮上一颗如赤豆证:气轮有赤脉灌注,风轮上有颗积色红,内有瘀血之故,急宜开导,血渐通,颗亦渐消,然至此十有九损。若白珠上独有颗鲜血者,亦是瘀滞,上下无丝脉接贯者,吹点自消。若有贯接者,必络中有血灌来,向所来之处寻看,量轻重导之。”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抱轮红

下一篇:胬肉攀晴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