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皮肤科症状正文

湿疮

【概念】

湿疮是指肤生红斑皮疹,浸淫流汁,脱屑瘙痒的一种症状。

本症在古代医籍中,根据其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有诸多名称,如皮疹泛发周身者称“浸淫疮”,发于婴儿的称“胎瘕疮”,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下肢的称“湿毒疮”,发于阴囊的称“肾囊风”等。

【鉴别】

常见证候

湿热浸淫湿疮:周身散在红粟,水窠,焮红灼热,瘙痒无度,抓破流水,浸淫漫延,重则黄水淫溢,破烂成片,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脾虚湿盛湿疮:皮肤起水疱,色黯淡不红,状如钱币,瘙痒流汁,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缓。

湿热下注湿疮:下肢及足部起红斑水疱,瘙痒不止,脂水淋漓,或外阴起红粟,浸淫湿烂,痒痛难忍,夜眠不安,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数。

血瘀风燥湿疮:皮损浸润肥厚,色晦暗,粗糙脱屑,干燥拆裂,好发于手足掌跖部位,坚韧如胼胝,病程日久,反复不愈,舌质黯或有瘀斑,脉细涩。

鉴别分析

湿疮之症,内因禀赋不耐,腠理虚疏;外因风、湿、热诸邪侵犯肌肤。

湿热浸淫湿疮与湿热下注湿疮:二证均由湿热合邪致病。前者为素有内热,复感湿邪,内外合邪,客于肌肤腠理,故遍生水窠,浸淫漫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热重于湿则肌肤兼起红晕,掀红灼热,溲赤便黄。后者为湿热蕴结,湿重于热,湿性重浊,易流注于下,则皮疹好发于下肢及阴部,脂水淋漓,湿烂瘙痒。湿性粘滞,故本证病史与前者相比,相对较长。湿热浸淫湿疮,治宜清热除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湿热下注湿疮治宜除湿清热,方用除湿胃苓汤化裁。此二证均可外用黄柏苦参煎水湿敷后,外涂湿疹膏。

脾虚湿盛湿疮: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从内生。《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证见肤生水疱,状如钱币,瘙痒流汁。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滋润周身,则见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治宜健脾除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化裁,皮损处可涂搽湿毒膏。

血瘀风燥湿疮:其病因为皮疹渗水日久,伤及津液,或久服苦寒燥湿之剂,伤阴耗血,阴血不足则血行缓慢而凝滞,化生瘀血;肝主风,肝失血养则风从内生,风胜则燥,肌肤失养则皮损色黯,浸润肥厚,干燥拆裂。治宜活血疏风,方用活血疏风汤化裁,皮损外涂薄肤膏。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夫内热外虚,为风湿所乘,则生疮。所以然者,肺主气,候于皮毛,脾主肌肉,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浸淫疮》:“此证初生如疥,搔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经云:岁火太过,甚则身热,肌肤浸淫。”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带状疱疹

下一篇:天疱疮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